MP3: 哥林多前書 9

有自由、有節制的使徒

 

一、作使徒的自由 (v.1-14)

 

大自由需要大節制。「我不是自由的嗎?我不是使徒嗎?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嗎?你們不是我在主裡面所做之工嗎?」(v.1)保羅提出他擁有自由的三個理由。他在哥林多逗留了一年半,與巴拿巴一同建立教會,是他第二次宣教旅程中逗留時間最久的一處地方。「假若在別人,我不是使徒,在你們,我總是使徒,因為你們在主裡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證。」(v.2)

 

保羅離開哥林多教會之後,在以弗所稍作停留,就回到該撒利亞,然後再上耶路撒冷,預備他第三次的宣教旅程。期間,一些剛進哥林多教會的人起來挑戰保羅的使徒權柄。保羅為自己答辯,「我對那盤問我的人就是這樣分訴:難道我們沒有權柄靠福音吃喝嗎?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嗎?」(v.3-5)其實,這些反問句的答案全都在肯定保羅有這些權柄。「獨有我與巴拿巴沒有權柄不做工嗎?」(v.6)由此可見,當時教會裡有些師傅是「不做工」的,反而他們在質疑教會為何要供養保羅。

 

在第7-14節,保羅列出他原本可「靠著福音養生」的原因。第一,按常理說,「有誰當兵自備糧餉呢?有誰栽葡萄園不吃園裡的果子呢?有誰牧養牛羊不吃牛羊的奶呢?」(v.7)第二,按律法說,「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他的嘴。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v.9)其實,神所掛念的是福音工場上的工人。「不全是為我們說的嗎?分明是為我們說的。因為耕種的當存著指望去耕種;打場的也當存得糧的指望去打場。」(v.10)第三,按關係說,「我們若把屬靈的種子撒在你們中間,就是從你們收割奉養肉身之物,這還算大事嗎?若別人在你們身上有這權柄,何況我們呢?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v.11-12)這裡「別人」是指教會裡新的師傅,他們不做工,卻自以為有權柄得糧食,反而質疑保羅的權柄,要把他比下去。「然而,我們沒有用過這權柄,倒凡事忍受,免得基督的福音被阻隔。」其實,保羅才是真正的使徒,但他卻為福音的原故放下自己。第四,按祭司利未人的規矩來說,「你們豈不知為聖事勞碌的就吃殿中的物嗎?伺候祭壇的就分領壇上的物嗎?主也是這樣命定,叫傳福音的靠著福音養生。」(v.13-14)雖然保羅一直堅持不用權柄,但他卻是有理據去運用權柄的,就連祭司利未人也有如此的規矩。對保羅而言,他沒有什麼有虧於良心,絕對有權柄要求哥林多教會供應他,卻沒有這樣做,因為他不為養生而傳福音。任何使「福音被阻隔」的,他都不願意做。

 

二、作使徒的節制 (v.15-27)

 

保羅是建立和牧養哥林多教會的使徒,理應受教會的供養和尊重。「但這權柄我全沒有用過。我寫這話,並非要你們這樣待我,因為我寧可死也不叫人使我所誇的落了空。」(v.15)保羅不願意在所傳的福音上落空,也不願意在養生的事上為人詬病。「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v.16-17)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看見從天上來的異象,清楚聽到主給他的託付,差派他作外邦人和君王的使徒(參徒9)。這異象一直在他心裡,縱使後來被捉拿,也在羅馬的亞基帕王面前提及這事,為耶穌作見證(參徒26)。保羅甘心地去做主給他的託付,這就是「攻克己身」(參v.27)。

 

保羅所要的賞賜並不是教會的供養,「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什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v.18)福音確實是不用花錢的,凡願意接受的人都能得著。這福音超越人所有的限制和困難,因為耶穌已為全世界的人被釘在十架上,勝過仇敵,為我們的罪付上了贖價。單單傳福音不會使保羅成為使徒,但保羅建立和牧養哥林多教會,跟他們有真實的關係,就有作他們使徒的權柄。我們若能接受牧養,向聖靈開放,讓聖靈開啟和提升自己,就也能發揮恩賜,牧養別人的生命。

 

保羅是一個很有節制、攻克己身的人,願意為了福音而放下自己。「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v.20)「律法以下的人」是指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v.21)保羅有一個完全被聖靈掌管的生命。保羅說他「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就是在神的愛和節制的律法之下,為基督攻克己身,使更多人得著福音。「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v.22)保羅傳福音不是為養生,乃是為「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v.23)

 

對於想得獎賞的人,他談及克制和節制︰「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v.25)保羅說要得那「不能壞的冠冕」,就是他傳福音所得、所建立和牧養的哥林多教會。我們傳福音、並在牧養中建立永恆的關係,就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v.27)我們真正要「攻克」的對象,不是對頭人,乃是自己!若別人使我們有某些情緒反應,我們不是要攻克這個關係,而是要攻克那被挑起的情緒反應,才能叫關係復和。所以,我們真正要對付的是「老我」。

 

我們不要靠肉體和血氣,這些都不屬於基督,都是要拆的框架。我們活得越像基督,就越能活出自己生命的獨特之處,帶著基督的馨香,像保羅一樣作個有自由、有節制的人。■【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