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地面對審判的時候,我們仍可得平安
一、在神的同在中,我們可以平靜安穩,勝過困難 (v.1-7)
「先知門徒對以利沙說:看哪,我們同你所住的地方過於窄小,求你容我們往約但河去,各人從那裡取一根木料建造房屋居住。他說:你們去吧!」(v.1-2)先知門徒的人數日益俱增,以致地方不夠住,他們看見約但河邊有更大的地方可以居住,於是想一同前往那裡取木料,建造更大的房屋。先知門徒邀請以利沙同往,於是以利沙和他們同行取木料,體貼大家的需要。
「有一人砍樹的時候,斧頭掉在水裡,他就呼叫說:哀哉!我主啊,這斧子是借的。神人問說:掉在哪裡了?他將那地方指給以利沙看。以利沙砍了一根木頭,拋在水裡,斧頭就漂上來了。以利沙說:拿起來吧!那人就伸手拿起來了。」(v.5-7)斧子掉到水裡去找不著,而且是借來的,該怎麼辦呢?以利沙前來解決這個問題。當以利沙問明掉斧子的位置後,就把一根木頭拋在水裡,斧子就飄上來,這是違反物理現象的,是神蹟。在這裡可以看見,神會照顧我們的需要!
無論對當時被擄的百姓或今天的我們而言,他們的需要都被神顧念。先知門徒們住在以色列,這地因亞哈家的緣故受咒詛,經濟也不太好,所以他們的居住地方很不夠用;甚至連買木頭的錢也沒有,要自行砍伐木料。其實他們有很多需要,但神顧念他們,所以他們有更大的地方居住,失去的斧子也能神蹟地找回來,讓他們真實地經歷神的保守!另一方面,也看見先知以利沙是平靜安穩,勝過一切的困難。縱然亞哈家面對咒詛、縱然整個世界在審判中,我們也要相信,神必然照顧我們的需要!
二、在神同在中,可以以一勝萬 (v.8-23)
只是以利沙一人,就能勝過亞蘭王一國的軍隊。「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和他的臣僕商議說:我要在某處某處安營。」(v.8)過往是以色列攻打亞蘭(參王上22),但現在是亞蘭起來攻打以色列;以色列國在咒詛當中國力疲弱,以致亞蘭可以興起反攻。但是先知仍住在以色列!以色列仍然蒙神看顧。
「神人打發人去見以色列王,說:你要謹慎,不要從某處經過,因為亞蘭人從那裡下來了。以色列王差人去窺探神人所告訴所警戒他去的地方,就防備未受其害,不止一兩次。」(v.9-10)因以色列王聽從以利沙的話,所以不止一兩次勝過亞蘭軍,沒有被圍困,亞蘭王無法致勝。「亞蘭王因這事心裡驚疑,召了臣僕來,對他們說:我們這裡有誰幫助以色列王,你們不指給我嗎?有一個臣僕說:我主,我王!無人幫助他,只有以色列中的先知以利沙,將王在臥房所說的話告訴以色列王了。」(v.11-12)因為以利沙幫助以色列王一次又一次避開兇險,以致亞蘭王一直勝不過,於是亞蘭王就打發車馬和大軍往那裡去,夜間到了,圍困那城,想捉拿以利沙(參v.13-14)。
「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v.15-16)以利沙平靜安穩,滿有信心,因為他走在神的同在中。但先知門徒仍然很懼怕,於是,「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v.17)神要用亞蘭對付以色列,亞蘭的攻擊其實是神對以色列的審判,但在審判中,神也有恩典,保護屬於祂的人。「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裡,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v.18)先知的話語很有能力,他向神禱告,神就成就!
亞蘭軍因為眼目昏迷,就跟著以利沙到了撒瑪利亞(參v.19)。「他們進了撒瑪利亞,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瑪利亞的城中。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v.20-21)現在這些亞蘭軍到了撒瑪利亞,就成了俘虜,但約蘭王不懂得如何回應,還問是否要擊殺他們。以利沙「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嗎?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裡。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 (v.22-23)
以利沙有神的同在,能以一擋萬。雖有敵人圍困,但更有火車火馬包圍敵人;而且他能動用神的能力叫人看見、叫人瞎眼,並且能叫那些瞎眼的人去到另一個地方成為俘虜。以利沙一人能叫一支軍隊成為俘虜,連以色列王仍以為自己在打仗,殊不知已經勝了。
三、在神同在中,我們可以安坐家中 (v.24-33)
因為先知的緣故以色列暫時脫困,但亞哈家仍在咒詛中,所以亞蘭又來了,因為在咒詛中,神的審判是揮之不去的。在這段經文的原文中,「It came to pass / It was (於是/事情就這樣發生)」不斷出現,「(It was)此後,亞蘭王便哈達聚集他的全軍,上來圍困撒瑪利亞。」(v.24)、「(It was)於是撒瑪利亞被圍困,有饑荒,甚至一個驢頭值銀八十舍客勒,二升鴿子糞值銀五舍客勒。」(v.25)、「(It was)一日,以色列王在城上經過,有一個婦人向他呼叫說:我主,我王啊!求你幫助。王說:耶和華不幫助你,我從何處幫助你?是從禾場,是從酒醡呢?」(v.26-27)亞蘭時常來圍攻,甚至使撒瑪利亞有饑荒。然而,約蘭王看見的並非自己要更深切地悔改;他也知道現在國家正面對審判,但他並非全心歸向神。他內裡穿著麻衣,外面卻仍穿軍服,他的悔改不夠透徹,不是全心歸向神。
「王問婦人說:你有什麼苦處?他回答說:這婦人對我說: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今日可以吃,明日可以吃我的兒子。我們就煮了我的兒子吃了。次日我對他說:要將你的兒子取來,我們可以吃。他卻將他的兒子藏起來了。」(v.28-29)這是很悲慘的故事,約蘭王聽到後很心痛。「(It was)王聽見婦人的話,就撕裂衣服;(王在城上經過)百姓看見王貼身穿著麻衣。」(v.30)王很生氣,抱著死就死吧的決心說:「王說:我今日若容沙法的兒子以利沙的頭仍在他項上,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v.31)他想殺以利沙,他埋怨以利沙,對神怨毒,卻沒有看見是自己罪的問題。他好像信神,卻沒有真心悔改,把問題歸咎於神。
「(但)那時,以利沙正坐在家中,長老也與他同坐。王打發一個伺候他的人去;他還沒有到,以利沙對長老說:你們看這兇手之子,打發人來斬我的頭;你們看著使者來到,就關上門,用門將他推出去。在他後頭不是有他主人腳步的響聲嗎?」(v.31-32)以利沙知曉一切,因為他在神的同在中。「正說話的時候,使者來到,王也到了,說:這災禍是從耶和華那裡來的,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v.33)約蘭王認為是耶和華降災,卻不曾想是耶和華的審判。
對被擄的以色列百姓而言,他們被擄的確是一個災,但同時也是神的審判!應當怎樣面對審判呢?在審判的時候,我們就要伏在審判之下,向神謙卑下跪,用神的話、跟著神的道路悔改,我們就能跟以利沙和先知門徒一樣平安。【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