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祢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
整個列王紀的歷史主線是南北國諸王,但真正的主線是先知,他們被差來向君王說話,他們說的話帶動整個以色列歷史的發展。無論君王順從與否,都無法打敗神最終的心意。
在上一章,歷史學家用不同的手法記載了諸王的歷史,例如,同步比較南北國諸王在位的年份;用尺度的句子判斷王是否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用先知的句式描述神的應許;用參考的句式結束每個王的統治期。此外,該章還有兩個破格的位置,在小節的地方加入自己的評語:第一個是講述米拿現背叛沙龍,「那時米拿現從得撒起攻打提斐薩和其四境,擊殺城中一切的人,剖開其中所有的孕婦,都因他們沒有給他開城。」(15:14-16)這是冷血殘酷的事件,只用一句話記錄下來,表示神知道這件事,也必追究和審判;第二個是講猶大王約坦︰「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親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15:34-35)約坦建聖殿的上門,神看見了,並記載下來。我們每個人所做的神都知道,並有記錄。
這章講南國猶大王亞哈斯,可以與歷代志下二十八章一起閱讀。亞哈斯不是不認識神,但對神不真心,同時拜其他偶像假神。亞哈斯開始拜民間宗教,打開了破口,讓悲慘的事情不斷發生。
一、圍困猶大的苦難臨到,亞哈斯沒有求耶和華 (v.1-9)
亞哈斯是很矛盾的人,明明知道先王的歷史,知道敬拜耶和華是怎麼一回事,卻朝反方向而行。他做每件事都朝反方向去做。亞蘭和以色列聯盟攻打亞哈斯,因為他「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參v2.),對他所有正面的期待,他都向反方向而做,這就是文士對他的記載。他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拜金牛犢,拜亞斯她錄、亞舍拉,將迦南的民間宗教混雜在國家宗教裡,「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參v.3)這是外邦人所做的事,向假神獻上兒子為祭。神一切不喜悅的,他都做了。「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v.4)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兩三百年過後,已分不開是迦南宗教的敬拜還是對耶和華的敬拜。「所以,耶和華─他的神將他交在亞蘭王手裡。亞蘭王打敗他,擄了他許多的民,帶到大馬色去。神又將他交在以色列王手裡,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殺戮。」(代下28:5)
然而,「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v.5)他們不能勝他,因為耶和華憐憫猶大,不想熄滅大衛的燈。
「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一日殺了猶大人十二萬,都是勇士,因為他們離棄了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代下28:6)北國以色列殺了猶大十二萬勇士,這是很大的屠殺。
「有一個以法蓮中的勇士,名叫細基利,殺了王的兒子瑪西雅和管理王宮的押斯利甘,並宰相以利加拿。」(代下28:7)關鍵人物包括王子、總管和宰相都被殺了,卻無法攻取耶路撒冷。亞哈斯沒有死,因為耶和華保全他。
「以色列人擄了他們的弟兄,連婦人帶兒女共有二十萬,又掠了許多的財物,帶到撒瑪利亞去了。」(代下28:8)「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擄的人前來;其中有赤身的,就從所掠的財物中拿出衣服和鞋來,給他們穿,又給他們吃喝,用膏抹他們;其中有軟弱的,就使他們騎驢,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弟兄那裡;隨後就回撒瑪利亞去了。」(代下28:15)他們沒有衣服穿,像牲畜一樣,這就是南國猶大王亞哈斯拜偶像的結果。
「但那裡有耶和華的一個先知,名叫俄德,出來迎接往撒瑪利亞去的軍兵,對他們說:因為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惱怒猶大人,所以將他們交在你們手裡,你們竟怒氣沖天,大行殺戮。」(代下28:9)先知迎著北國軍隊,攔阻他們把被擄的猶大人帶去北國。擊打南國來懲罰他們是神的心意,但大行殺戮不是神的心意,一切都從亞哈斯拜偶像惹動耶和華的怒氣開始。
「當時亞蘭王利汛收回以拉他歸與亞蘭,將猶大人從以拉他趕出去。亞蘭人【有作以東人的】就來到以拉他,住在那裡,直到今日。」(v.6)以拉他在猶大的南地,是海港。猶大從北到南都已被軍隊蹂躪,沒有一片完整的土地,連最南的城市都被亞蘭攻陷。
亞哈斯仍能保住性命,先知以賽亞讓他求個兆頭,但他不求。「耶和華又曉諭亞哈斯說: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賽7:10-12)神一直要挽回亞哈斯,透過先知向他說話,但他不理睬神,心中剛硬。
亞哈斯名字的意思是「抓住」,他很懼怕,到處去抓,什麼宗教都去拜,心裡沒有平安,沒有真心敬拜神。最後,他竟然求救於亞述王。
「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v.7)他如果這樣向耶和華求就好了,但他偏偏不求神,不敬畏耶和華。「亞哈斯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v.8)
二、亞哈斯敬拜新壇 (v.10-20)
「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在大馬色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v.10)大馬色是亞蘭的首都,當時亞述王在那裡坐位,坐在戰敗國的王宮裡。亞哈斯求見他時看見一座壇,猶大祭司就為他造了這座壇。這是戰敗國的壇,他也仿照。「王從大馬色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v.12-14)他在新壇上獻祭,甚至移動耶和華面前的銅壇。
「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v.15)他仍然保留了耶和華的宗教,但只是諸多宗教的其中一個。
亞哈斯把民間宗教和整個國家宗教摻雜在一起,又把大馬色的宗教混進猶大宗教,這是無神的宗教觀,是自我中心的敬拜,一切都是為了利己,不是真心敬拜任何一個神,這是「實用主義」,哪個靈就拜哪個。宗教只是他操控靈界的一種工具。真正敬拜耶和華的信仰是放下自己,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神為中心。實用主義的宗教是要求神保護我們,但真正的信仰是我們跟隨神,做神喜悅的事,即使有些事不是我們喜歡的。【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