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用讚美進入祂的院
上一章的內容,主要是重複之前神在山上的吩咐,因為這是以色列人用實際行動回應的時候。山上怎樣吩咐,比撒列就怎樣回應,最後把摩西在山上的領受全部實踐出來。同樣地,今天經文的1-20節都是重複第27、30章的內容,主要講外院的物件。
上一章提到聖所和至聖所內的器皿,例如約櫃、陳設桌、燈臺、香壇…等,只有祭司和大祭司才能看見;但今天經文所記載的每個物件,卻是每個以色列人都可以看見的。他們能看著祭司去獻祭、去自潔,甚至是整個院子的四圍都能看見。因此,希望大家能從今天的經文看到一個重點—這個會幕是人人有份獻上的,所以人人都當來讚美!
一、人人獻上自己的順服 (v.1-7)
首先是比撒列,他獻上自己的工藝和順服。比撒列按照山上的樣式來製作燔祭壇,所有的比例、尺吋,甚至仔細到每個物件、每個角落、每個器具,包括銅網、抬壇的槓、壇的結構……等,全是山上指明的樣式(參27章)。比撒列是極有工藝的人,他被神的靈充滿,有特別的恩賜。試想像,比撒列本來在為奴之地,但神看中他的恩賜,甚至把恩賜才幹加添給他。而比撒列則獻上自己的完全順服,完全按照神的指示把祭壇打造出來。
祭壇的作用是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聖潔。當祭司要起來獻祭,把祭牲拉到祭壇前是眾人都看見的,而他們要用感恩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追溯前幾章,金牛犢事件發生後人人都該死,連同亞倫及其子孫也不例外,但今天卻成為恩典的記號。所以,每人看著代罪的祭牲,就當去感恩能藉此進到聖潔裡面,使罪得潔淨。更甚者,這個感恩不只對祭司,也是對每個以色列人。因為燔祭壇是最高的器具,是人人都可以看見;當人人都看見,人人都要去感恩!
二、自潔的銅盤,特別的擺上 (v.8)
第30章,有非常仔細地描述銅盤的製作,並且說明銅盤是為了洗濯。亞倫和他的兒子要在盤中洗手洗腳,然後才能進會幕,到壇前供職;祭司必須先自潔,免得死亡(參30:19-20)。原來祭司起來獻祭,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因為他不知自己在神眼前是否潔淨,所以必須自潔。這也是銅盤被造的目的。但第8節與之前不同,這裡沒有再提亞倫及其子孫不自潔的代價,反而特別強調這銅是用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之鏡子所做。原文講述這鏡子是屬於事奉的女士,而她們的事奉位置在會幕門前;這裡強調了兩次「事奉」,是忠心良善婦人的獻上,在經文裡被特別記念。
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銅盤是為了讓祭司自潔,而且古代能造成鏡的銅非常珍貴。祭司獻祭前來銅盤洗手洗腳,並透過平滑的銅盤看見自己的樣子,也看見恩典。每個能為神獻上的祭司,特別對亞倫及其子孫而言,每次獻祭都要感恩,因為他們本來不配。在金牛犢事件中,尤其對亞倫及其子孫而言只有感恩,因為自知軟弱。他們懷著感恩的心來洗濯,因為仍然能伺立去服事神,能擺上自己是出於神的恩典!第二,獻上銅鏡的婦人,因為她們服事的心志而被特別記念。她們本來就在會幕門前事奉,可能是敬拜讚美或清潔修補,但無論是台上台下的服事,都同樣被神看重!
三、會幕的範圍 (v.9-20)
這段同樣重複了之前的內容,但特別之處在第18節,也是這章的亮光。「院子的門簾是以繡花的手工,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的細麻織的,」(v.18a)我們知道這是會幕的四圍,其中特別強調院子的門簾有不同的顏色和布料。對曠野的百姓而言,手上的材料用完是不會再有,所以他們所願意獻呈的這些布料是何等珍貴和稀有。而且顏色有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又有繡花的手工;當人一進到門口,揭開門簾就能看見不同的顏色。會幕是豎立在曠野,是在沙漠,非常單調、沉悶和死寂,但會幕卻充滿色彩,藉此提醒神的百姓這裡是救恩的門。當百姓穿過門簾,看得最清楚的就是銅祭壇,還有後面用不同物料覆蓋的聖所;而其中顏色最鮮艷的,正是院子的門簾,它代表救恩的門。
當百姓推開會幕的門簾,他們心中發出的只有讚美!本來是為奴之地,但今天竟然能得著救思,並且有資格走進這個與神相遇的地方。有一位神,祂設計這一切!祂預備救恩,預備讓人得聖潔的方法,並且願意在施恩座與人相遇,致使他們的生命不再一樣。進入救恩的門應當讚美,所以今日神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救恩的門!這麼美麗的地方,人本來是要去讚美的;而當會幕進階變成聖殿,到了羅馬時期那外院卻成為買賣的地方。難怪耶穌看見後如此忿怒,因為這裡是萬民禱告的殿,讓人看見救恩的地方!求神讓我們有一個心志,不只看見這地方的精細,還要看見背後的那一份救恩,是神的拯救要臨到我們。這份救恩是我們應當讚美的!
四、人人獻上,全被記念 (v.21-31)
第21節總結之前提到的物件,是亞倫的兒子以他瑪親手數點的;是利未人、祭司的後裔數過的。「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都是猶大支派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做的。」(v.22)然後提到亞何利亞伯,他是雕刻匠,又是巧匠;並且特別強調他能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細麻繡花(參v.23)。連同第三段一起看,大部份器具彷彿是比撒列打造,但有些精細的部份卻是亞何利亞伯做的,其中特別強調的正是那道救恩的門之門簾。神揀選亞何利亞伯,因為他有特別的恩賜,神看見他裡面的Being就讓他發揮出來。雖然他所用之處沒有比撒列廣泛,但神仍然要用他,因為他正是那位雕刻家、巧匠,甚至是為了那門簾(會幕精細之處),神揀選他。而且人人獻上,全被記念!數點的以他瑪被記念,傳講的摩西被記念,比撒列被記念,亞何利亞伯也被記念。對我們而言,要相信每個獻呈都會被神記念!
有些人的名字被記念,但有些人的獻呈卻沒有被記下名字,然而他們所獻的金子、銀子、銅的數目全被記念(參v.24)。「會中被數的人所出的銀子,按聖所的平,有一百他連得並一千七百七十五舍客勒。凡過去歸那些被數之人的,從二十歲以外,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人。按聖所的平,每人出銀半舍客勒…」(v.25-26)簡而言之,收到銀子合共三十萬一千七百七十五舍客勒,而之後數點的人數是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所以總結每人出銀半舍客勒。眾人一起獻上銀子,但舍客勒是重量單位,故而人獻上時無法準確知道自己獻了多少。然而,全部收集後再平,竟發現平均每人獻上半舍客勒。這數字告訴我們,背後有神掌管!我相信實際上人人獻上不同,或多或少,但神卻以整體計算,從而總結每人獻上多少,全被神悅納和使用,因此這群體是一同被記念的。原來獻多獻少不是重點,但凡有獻上的,神都看見,並視為整個群體的獻上,這也代表百姓的感恩!
本來百姓用金器銀器造偶像,但今天他們甘心樂意地為神擺上。因為他們清楚知道只有一位神,祂有憐憫,不永遠發怒;有慈愛,赦免人的罪孽,是配得我們獻上讚美!今天讓神再次對我們說話,再次感謝神的救恩,並再次用感恩向神獻上我們生命的恩賜,也要獻上神供應我們的一切。一起建造會幕,這個讓神居住的地方,神看見自會報答,並造訪這地與我們相遇。讓我們一起再用讚美進入神的救恩!■【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