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上、建造、領受恩膏
整卷出埃及記中,看見安息日有兩個很重要的位置。百姓拜金牛犢離棄神,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如何享受神的聖安息;原來在一切吩咐還未正式執行之前,要先來享受與神的同在,就是明白神與人之間的分野,也要明白救贖、恩召和使命。而百姓拜金犢所反映的混亂,正是我們生命的預表,所以神要用律法來塑造百姓成為君尊的祭司,因為犯罪是出於人的本性!但人既從血氣而生,又從聖靈而生,就成為新造的人、新的群體、新的人生使命。
至於為神奉獻,有些擺上是按著我們的能力,但有些則是擺上後那能力會不斷提升,超越我們原本所有的。原來當我們本著願意的心為神擺上,那恩膏就會來到,並且越擺上領受越多,那服事的果效也會更好!
一、擺上恩賜和物質 (v.1-7)
我們看見有些人的擺上是很慷慨的,完全超越他所有,並且是甘心樂意奉獻給神。這段出現了兩個人物—比撒列和亞何利亞伯(v.1a),他們的名字在建造工程裡滿有恩膏。比撒列的意思是「在神的蔭庇下」,這位是會幕的總工程師;亞何利亞伯的意思是「父親的帳幕」,這位是會幕的總執行師。第一樣擺上的,就是人的智慧和手藝,也包括對建造工程的觀念、對物料的認識、施工的概念……等,他們本來就有這些恩賜,我也相信他們越做會領受恩賜更多。即管他們有觀念去做會幕,但能做出來也是超越他們原本所擁有的水平,明顯服事的過程是滿足和喜樂的。每件擺設都是很高水平的藝術創作品,我相信當他們擺上自己的才智、工藝和能力時,神是大大地祝福他們!
除他們之外,還有一切心裡有智慧的人,他們就蒙耶和華賜智慧聰明,叫他知道做聖所各樣使用之工的(參v.1b);最重要是,「都要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做工」(v.1c)。「凡耶和華賜他心裡有智慧、而且受感前來做這工的,摩西把他們和比撒列並亞何利亞伯一同召來。」(v.2)摩西把那些工藝師都召來,並收了百姓所獻上的禮物(參v.3a)。「百姓每早晨還把甘心獻的禮物拿來。」(v.3b)百姓能不斷獻上,是因為他們越獻越有,這也是獻甘心祭令人開心又興奮的事情。尤其是金牛犢事件死裡逃生後,百姓真正明白甚麼是救贖和恩典,也就更甘心樂意為神獻上更多。
「凡做聖所一切工的智慧人各都離開他所做的工,」(v.4)他們願意放下原有的職業,為神來建造帳棚。而原本擁有的恩賜和訓練是不會浪費的,他們只是進入新的工作場所,領受新的恩膏,讓整個生命能得到更大發揮。各人帶著自己的技能,來到神面前一起工作;而且領受百姓奉獻的物資也是富富有餘的(參v.5)。後來摩西要攔阻百姓,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甚麼禮物來。」(參v.6),因為禮物實在多到不得了,已夠做一切當做的物,而且有餘(參v.7)。這樣,大家都參與在這份神的工作中!
二、會幕的施工建造 (v.8-19)
若然我們仔細看,會發現之前建造會幕的吩咐是從約櫃和施恩座開始,它們是焦點所在;然後再到燈臺、陳設桌、銅祭壇……等,從內到外。但到真的要執行時,反而是先做外面帳幕的工程,然後才是聖所至聖所,甚至再進一步到內部擺設,是從外到內進行,被重重保護。
而會幕的十幅幔子,都用巧匠的手工繡上基路伯(保護神聖的守衛者),因為無人能直接看見神的榮耀。那幔子是用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製造的(參v.8);細麻代表單純,藍色代表屬天,紫色代表君尊,紅色代表救贖。以色列成為君尊的祭司,不是憑自己有多麼的輝煌,單單因為神住在他們中間。因此,祭司、利未人甚或整個以色列都因他們所服事的神,而成為君尊的國度!透過安息日與神連結,就連結上神的君尊。
這裡特別提到,那十幅幔子是五五相連,而且幔子與幔子之間有五十個鈕扣和金鉤(參v.10-13)。人站在一起總喜歡爭競嫉妒,無法聯合,唯有聖靈的鉤子才能把人連在一起;所以整個會幕(神的殿),完全是靠聖靈使大家各按其職,彼此合適連成一幅—「這才成了一個帳幕。」(v.13b)金鉤子就是聖靈建造的工作!接著,又做了十一幅山羊毛的幔子,作為帳幕以上的罩棚(參v.14)。而且一邊是五幅,一邊是六幅,整個設計都有很好的考量(參v.16)。「又做五十個銅鉤,使罩棚連成一個;」(v.18)這個外層罩棚,本來是一幅幅的,但連在一起則成了一個罩棚。「並用染紅的公羊皮做罩棚的蓋,再用海狗皮做一層罩棚上的頂蓋。」(v.19)這樣的材料是耐熱又防曬,但我覺得它們最厲害之處,是能夠蓋住會幕裡的榮耀。
三、會幕的框架和底座 (v.20-34)
至於外圍的豎板共有四十八塊,都是用皂莢木所做(參v.20-28)。皂莢木是木質密度非常高的木材,是曠野中唯一能生長的樹木;它們的生長速度很慢,又能防蟲,所以很堅實而粗糙,如同我們的人性一樣。但每塊豎板要包裏金子,代表有聖靈的膏抹在外邊,散發君尊的輝煌(參v.34)。而在四十八塊豎板底下,有九十六個帶卯的銀座,使豎板能穩固在地上(參v.30)。
此外,每個以色列人都要獻上自己的贖價銀,所以這會幕是與每人有份的,因為包含了他們的擺上。這銀子也代表救贖,因為以色列人是被神從埃及救贖出來;所以能奉獻、參與和建造神的聖所,每人都是那份銀子,一起成為帶卯的銀座來穩固豎板,以此記念他們是被救贖的。我們知道自己被救贖十分重要!而且神的聖所,是建造在救贖的基礎上。至於皂莢木所做的豎板,是靠閂在板上的金環穿過才能連在一起,並站在它的銀座上;同時這些閂也是包上金子(參v.31-34)。
四、會幕的門簾 (v.35-38)
這裡再次提到用細麻織幔子,又有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又以巧匠的手工繡上基路伯(參v.35)。到最後,提到織帳幕的門簾是用繡花的手工織成(參v.37)。至於聖所裡的鉤子和環都是金的,會幕外圍的柱子和杆子,都用金子把柱頂和柱子上的杆子包裏,而帶卯的座卻是銅做(參v.38)。我們知道,銅最重要是用作銅祭壇,為要獻上牲畜和面對神的審判,亦代表人在神面前知罪。
所以,整個會幕結構的建造很仔細;雖然工匠有自己表達的方式,但全都按著耶和華的吩咐執行。無論是銅做的器皿,皂莢木做成的豎板、閂和柱子,全都包上金子,因為這是君尊的聖所。人人都為聖所擺上自己,為此獻上工藝、禮物、贖罪銀,這樣,會幕就被建造起來!■【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