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出埃及記 24

我們一起上山,進入神的約

第19-24章是出埃及記的核心,也是一個單元。第19章,神將祂要聘娶以色列的細節說出來,而今天經文是它的首尾呼應。

第19章,神對以色列人說:「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19:4-6)耶和華好像向以色列表白一樣,表明想跟他們結婚共同進入盟約的意向。神彷彿在說:「本來你們是奴隸沒有身份,若與我結婚就成為我的子民,得著尊貴的身份;不只是我妻子,還在世界中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你們跟列邦不同,他們在世界中,但你跟隨我的律例典章去生活,就變成聖潔的國民,並且可以帶領全地的人歸向我。」然而結婚有一個條件—「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19:5a);百姓聽見後,都同聲回答:「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19:8a)。所以,20-23章羅列了很仔細的條文,講解與神結婚後該怎樣生活,十誡讓你知道我是怎樣的神。

今天來到第24章,就是婚禮儀式。結婚自然有信物交換、有婚宴、有見證人,這些元素全包括在這章內。這個儀式最重要部分就是行山—上山共出現了7次;但不是所有人一起走到西乃山進行這個儀式,而是由摩西和大祭司來代表整個以色列完成,亦是最榮耀的部分,其他人則在山下觀察。今天上山這個動作,不斷出現—「…上到我這裡來…」(v.1);「…上來。」(v.2);「…都上了山。」(v.9);「…上了神的山。」(v.13);「摩西上山…」(v.15);「…在山上…」(v.18)。第15、18節摩西兩次上山,除了真的表示向高處行外,原文的另一意思是獻上,高舉給神。所以這個立約儀式,同時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把自己獻上。

上山的意思,是他從山下上到山腰,再上到山上,然後再上到山頂。每次提到上山,是指他在同一座山,但上到不同的高度。原來當我們要進入神的約、與神正式有關係,我們是需要獻上自己,把自己一切都放在山下,然後才能走上山與神親密。

一、上山獻上自己 (v.1-2)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這裡來,遠遠的下拜。」(v.1)摩西和他哥哥亞倫,並亞倫兩個大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將要成為第一代祭司的人),帶同七十個長老一同被呼召上到神這裡來。「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v.2)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在耶穌之前的年代,神只揀選特定的人可以親近祂,並且清楚看見親疏的距離。百姓在最遠的山下,祭司在山腰,但大祭司摩西卻在山上;這也預表敬拜神的秩序,就是至聖所、聖所和外院的次序。

這裡告訴我們祭司的身份是甚麼,原來與我們息息相關。剛才已提過,上山預表獻上,所以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事工在山下,才能獻上全人給神。雖然今天我們作為新約的祭司,耶穌已為我們把幔子裂開,任何人都可以來親近神。但原來親近的背後,我們是需要放低自己的問題和困難,單單尋求祂。這也在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是否每天都來親近祂,放下自己的憂慮?我們也應有這個眼光,看見山上山下不同的景況。

二、立約的儀式 (v.3-11)

「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v.3)這句話基本上是婚盟中的“Yes, I Do!”(我願意);神既然有這約的設定,我們以色列人願意遵守!

第4-8節一個血的儀式。十二支派立了十二根柱子,表示所有以色列人都與這約有份(參v.4)。之後說到燔祭和平安祭,就是將血拿出來(參v.5)—「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v.6)。隨後摩西再次把約書講給百姓聽,百姓再次回應:「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參v.7);於是,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禮成(參v.8)。聖經很少提及把血灑在人身上;在利未記記載,一般血都是彈在壇前。血本身解作生命,所以無論立約或獻祭都表示獻上人的生命,只是在獻祭時會用牲畜代替,因人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這也是創造生命的神。

經文記載,摩西把一半的血灑在壇上(參v.6b),一半的血灑在人身上(參v.8a),表示把神與人結合在一起。有些解經家說,就是這儀式把本來分開的神與人扣在一起,如同婚約中丈夫和妻子二人成為一體。所以是用生命來讓關係成就!在聖經中,以血立約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也代表耶穌基督的死,祂再次用血把世上的罪人與天父綁在一起。所以,我們守聖餐都會記念耶穌基督的血,這血所代表的新約是永久終極地取代舊約,讓我們能再次進入神的約中。而這約的雛型是在神與以色列人中間。

婚禮中會交換信物和彼此宣誓,這裡也有神與人之間的誓詞。摩西和一眾領袖上了山,見到神的榮耀(參v.9-11);特別提到「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v.11b),他們就好像去喜宴一樣。這是一個完整的結婚儀式,只是後來我們知道以色列人並沒有活出他們真正的身份!結婚的重點是洞房花燭夜,但後來記載他們等不及摩西回來,於是便與金牛犢苟合,而沒有把洞房花燭夜獻給神。在結婚那夜以色列人便出軌,這是何等嚴重的事情!

我們看見以色列人參與婚禮的儀式,卻沒有活出已婚人士該有的身份。婚禮和後來的金牛犢事件,都幫助今天的基督徒,認識耶穌基督同樣把血灑在我們身上;決志那刻我們也同樣地說了“Yes, I Do!”(我願意),但作為新婦的我們,有否尊榮並活出這身份呢?我們的生命又是否真的活在神的約和真理中?其實我們也不比以色列人好。雖然我們都嚐過主的恩典和能力,但我們也可以背棄和出賣神,因著生命的軟弱而屢犯不合神心意的事。神卻沒有因此和以色列人離婚!反而祂重立婚約,將十誡再次給摩西,如同耶穌基督的寶血不斷挽回我們。我們都當反思,面對自己生命的軟弱,以致真的能聽從祂的話、遵守祂的約。

這段所講的婚禮,讓我們看見縱然我們不守約,神也仍然守約,祂一直等待我們;當我們回轉,必定會再次經歷神的恩典,神蹟奇事也會繼續發生!

三、摩西上山見神的榮耀 (v.12-18)

第12-13節提到,摩西仍帶着其它人上到西乃山的某個高度,特別是他帶了下一代—約書亞。然而,之後又記載「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裡等著,等到我們再回來,」(v.14a)在半山腰留下一群祭司,摩西和約書亞則更上一層樓。「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v.15-18)神把榮耀彰顯給祂揀選的摩西看見;而且神的榮耀,在越高之處顯得越大。「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乃山⋯」(v.16)文中的「停」這個動詞的字根是Shekinah,這是神最高等次的榮耀同在,是至聖所中大祭司才能看見的榮耀。

我們看見摩西的生命是上山的生命,代表不斷獻上,也代表不斷放下生命的東西、再一次有突破。從前有些地方不能被神使用,但你願意放下和突破時,神就能使用並讓你的生命顯出神更大的榮耀!今天上山、上山再上山的動作,是提醒我們每個人,神希望我們能在生命中再放下更多,離開世界的安全感和生命的軟弱,好回應呼召。摩西的生命讓我們看見,當我們願意為神放下更多時,那屬靈高度和生命是更上一層樓。不只自己能看見神的榮耀,別人也能在你的生命上看見神更大的榮耀和同在!■【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