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三下西乃山,為建立神聖潔國民
摩西不斷上山下山,其實是為了預備神的百姓,每次被召上山是要來聽神的吩咐,然後下山告訴百姓,再上山把百姓的回應告訴神,再把神的回應帶下山告訴百姓,讓他們作更好準備。今天我們進入建立盟約的過程細節中,看見神很仔細對待立約,而神的認真也是為了保護這些百姓。
在摩西未上山之先,特別留意經文提及「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參v.1)。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三個月裡,經歷過紅海和各式各樣的試煉,對他們而言已經足夠翻雲覆雨。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他們其實只是國際難民,還不是神的子民。所以,他們不懂尊敬神,只懂尊敬督工的皮鞭,因為習慣被勞役,自由反而讓他們不知所措。現在他們要成為神的子民,必須擺脫舊的性情習慣,所以整個出埃及記,都是塑造以色列整個民族心性的過程。
來到西乃山,神要與他們立約。神就如同新郎在婚禮中表示娶妻乃終身之事,並把所有條款都列明出來—十誡,作為神人之間結成婚盟的表達。神與以色列本來就是愛與救贖的關係!神並非要救他們成為守律法的子民,而是要愛他們、與他們立約。恩典永遠在律法之前。
一、第一次上山下山 (v.3-8a)
「摩西到神那裡,」(v.3a)原文的動詞是「上山」—上到神那裡,因為耶和華就在山上呼喚他。摩西是心裡受感才會上山,然後神對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v.3b)之後內容是神已經準備與他們立約,是神主動提出的。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v.4)他們並不是作失散的難民,而是帶來歸於神;原來他們過往已與神有關係,神並不是貿然向他們求婚的。然後是神立約的意向表達,但包含一些條件—「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參v.5a)。在第十八章前,確實看見他們不懂神的話,每次試驗都會埋怨,把真實的心性浮現出來。儘管如此,神仍然堅持要與以色列人立約,只是必須真的曉得去聽從和遵守,就能在萬民中作屬神的子民,是有歸宿的(參v.5b)。神把他們從萬民中分別出來,歸屬於祂,因為全地都是祂的(參v.5c)—把聖潔國民的身份界線劃出來。「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v.6)要歸神作祭司的國度,而不是難民的國度;不是只有救恩,而要歸屬於神成為聖潔。以色列人要被神的約建造成一個國度,在全地中作祭司的位份!
於是,摩西把這些話轉達長老(參v.7)。「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v.8a)表示願意守神的婚約,也是他們最初步的同意。
二、第二次上山下山 (v.8b-15)
百姓願意後,就迎來了第二重上山。摩西上山,將百姓的話回覆耶和華(參v.8b);他中保的角色越來越明顯,要把神與人連在一起。「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在密雲中臨到你那裡,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v.9)神要立摩西作中保,這是他的角色也是他的權柄,使百姓可以永遠相信他。上山,為要親近神,就把山下一切都放下;要作中保,必須能夠上山,待在神裡面有領受才可以下山。另外,我們知道神是烈火,但這種形態向百姓顯現會令他們懼怕,而且也沒有人能在烈火面前站立得住,於是神就穿上密雲作衣服,好保護百姓和摩西。
「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往百姓那裡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v.10)神指示今天明天要自潔,給人充足的時間空間預備。等到第三天預備好了,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參v.11)。西乃山原本不是聖地,卻因為神的臨在而被分別為聖,因為祂是聖潔。摩西聽了神的命令,就回去百姓那裡,叫他們自潔和洗衣服(參v.14)。「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v.15)這兩天的預備時間裡,不可有任何性生活,要洗衣服預備自己。
不只這些,還有一個新要求: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參v.12a)。「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v.12b)神聖是不可侵犯而且有界線的,走近或觸摸都不可以。神要百姓知道,祂是全然聖潔的神!但神願意與雅各的後裔結盟,這是件多麼神聖的事;是神主動發出邀請,待以色列人願意後,神才發出祂的要求。百姓要有意識遵行,知道聖地是不能摸也不能靠近,他們在山下紮營,保持距離。「到角聲拖長的時候,他們才可到山根來。」(v.13b)第二次上山是進一步要求,也是進一步的準備,作神的百姓需要自潔,不能輕忽。
三、第三次上山下山 (v.16-25)
兩天過去,來到第三天早晨(參v.16a)。耶和華降臨在西乃山頂上,就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參v.20)。但在召喚和回應之前,整個天地都在震動,山上忽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參v.16b);這角聲不是來自山下,而是忽然間在天際傳來很大的角聲。看見這樣的情景,百姓都顫抖(參v.16c)。那是令人顫抖的神聖!摩西聽見角聲,就帶百姓出營來到山下迎接神,因為神降臨在西乃山(參v.17)。神在眾百姓眼前,臨在西乃山。「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v.18a)雅歌曾說耶和華是烈火(參雅8:7),今天這群百姓全都看見這烈火,全山都被燒冒煙。「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v.18b)這就是神顯現的情景。
「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v.19)特別提到摩西這中保的角色;大家都顫抖、懼怕,但摩西與神說話,神亦答應他。於是摩西又上山。「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死亡。」(v.21)好像摩西才剛上山,神又叫他要馬上下山,因為情勢很緊張,恐怕真有百姓不知情冒犯神而被擊殺。在第22節,神讓摩西「又叫親近我的祭司自潔,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這裡特別提到祭司和利未人,在聖潔的氛圍中,利未人更需要特別謹守自己,免得被神擊殺!這話摩西十分了解,因為他回埃及的路上差點被神擊殺。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吧,你要和亞倫一同上來」(參v.24a);只有祭司中的大祭司才可以上來。「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闖過來上到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於是摩西下到百姓那裡告訴他們。」(v.24b-25)經過這三天的準備,天地的震動,神準備與百姓立約。過程中看見神揀選摩西作中保,不辭勞苦地重複上山下山;上山為了聆聽,下山為了宣告,無論多少次都需要照辦。
神是有層次地準備百姓,要求越來越具體,也讓百姓感覺事情的嚴重性,知曉與神立約是嚴肅的事。雖然神很愛他們,但他們不要掉以輕心,輕看聖潔的事為平常。最後,神教導百姓的方式是重複說話;其實沒多少人能只聽一次,就能聽明白神的話。神吩咐摩西的話,除了漸進式教導外,也是透過重複,讓百姓認真地知道他們聽見了。這是神對我們的愛!求神憐憫我們的耳朵,讓我們能聽見;尤其是我們要做中保,更需要聽得仔細。■【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