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出埃及記 16

走往西乃的路上,人要經歷生命的試煉

 

今天的經文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以色列人已經完全脫離埃及人。然而,以色列人一方面很開心被拯救,另一方面又不滿意現況,以致在考驗中向神發怒言。第十六至十九章是曠野的篇章,是以色列人第一次走曠野,也是神要與祂的百姓建立真實關係的旅程。「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v.1b)以色列人繞道的目的地,原來是往西乃山。在那裡,耶和華如同新郎一樣用十誡聘娶以色列,和他們訂立婚盟,讓他們在萬國中成為神的珍寶。只是,當神向人顯現時,人又是否真正認識神呢?

 

當神選擇我們不走非利士人的路,去到貧瘠的曠野裡,都是我們與神更深認識的機會;每個挑戰都讓我們和神的關係更深厚,並且讓我們的生命得到煉淨。今天的經文看見以色列人有三個生命的問題需要面對,而經歷試煉後會更認識神!

 

一、生命問題一:發怨言 (v.1-12)

 

「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v.1)以琳是綠洲,所以他們從有水的地方走到曠野。「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v.2-3)他們離開埃及只是一個月,照理說還有從埃及帶出的許多牛羊可以吃完;所以他們不是設訴沒有食物,而是曠野的食物不比埃及好,就埋怨摩西和亞倫帶他們來到曠野。

 

第一,他們不感恩。一個月前剛經歷完紅海分開的神蹟,又經歷過十災,但很快已被現實環境帶走了。第二,不珍惜神對他們的揀選和拯救;神已經多次提及要把他們贖回成為祂的子民,但他們擁抱不了自己的特殊身份,也不相信最終能成為神口中所說的選民。他們把神蹟視為理所當然,結果就看不見恩典,自然也無法感恩,於是開始返回貪愛世界的路;就算埃及是剝奪自由的地方,也只想念那些肉而忘記自己做奴隸的身份。

 

當以色列人被聘娶成為神所揀選的民族之前,神要煉淨他們不感恩、看不見恩典的心,所以用飢餓試煉他們。嗎哪的試煉,是很精準的回應—「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v.4b)神供應的糧食只夠一天來用,百姓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所以需要和神建立很深愛與信任的關係。他們不能儲備糧食,每天只能倚靠神的恩典過活。如此經歷四十年後,這個民族才真正倚靠神。神用慈愛來回應這群發怨言的人,他們發怨言,祂便供應;但這供應卻是試煉人的生命。原來我們要感謝神和看見祂的恩典是天天的功課!

 

二、生命問題二:不聽 (v.13-20)

 

「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v.19-20)在神的吩咐裡,第16-18節已清楚說明他們要按各人的份量收取嗎哪。嗎哪在早晨像一個白霜的小圓物(參v.14);很多解經家研究,認為嗎哪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營養的基本,所以白天吃碳水化合物,晚上吃鵪鶉—蛋白質(參v.13),所以也算是均衡營養餐。但神吩咐是按家中的需要去取用,不要留到明天。然而,當中有人不聽摩西的話,偏要多取,想留待明天吃。

 

他們不聽的背後,是一種靠自己不靠神的心態,或是既要拿神的好處又要自主!這種沒安全感、靠自己的做法,歸根究底是對神沒有愛與信任,不相信祂會每天供應。另一方面,神也要對付以色列人的沒安全感。因為從前在埃及這麼富裕的帝國裡,他們真的不用擔心糧食,甚至連奴隸也有肉吃;他們已經習慣如此穩定的埃及制度,突然變成只有今天的糧食,人一定沒有安全感。神要把他們的安全感,從埃及轉移到神身上,叫他們要認識神、相信神。摩西在申命記裡補充:「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所出的一切話」(參申8:3);以色列人需要學習的,正是相信神的話語。

 

嗎哪的名字解作「這是甚麼?」,意思是以色列人從沒想過神會用這方法拯救他們。神在告訴我們,祂的拯救是新鮮的、不會重複的,也是無法預測。原來跟隨神的人,神真的會包到底!艱難如同海浪沖來,我們可以選擇沉下去,或是乘風破浪冲往另一個高峰。神一定會用意想不到的方法來行拯救,讓我們與神的關係更成熟。

 

三、生命問題三:不遵守誡命 (v.21-36)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v.28)這裡很特別,因為神第一次說要守安息日。在創世記裡神創造的節奏中,祂第一次叫人要守安息日,這是十誡第四誡的雛形。「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v.23)所以在第六日,可以收雙重的份,並且神保守留到明天的食物不會發臭,也不會生蟲。但之後又說,第七天有百姓出去收,卻甚麼也找不著(參v.27);因此神不高興,對摩西說:「為何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呢?」(參v.28)。

 

為何神如此緊張人要遵守祂的律例典章?一方面這是聘娶這個民族的條件,更重要的原因,是把我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很多律例典章都是日常生活的條例,以致來到應許之地後,他們的生活節奏和文化是與迦南民族不同。六日工作,第七日安息,在安息中再次歸向神,這才是神原創的秩序。我們不工作時,也相信神的供應和豐盛,因為神應許將糧食賜給我們。這是神設計世界的節奏;我們要成為神的子民,要進入這個節奏中。

 

另一方面,不守律法的背後,是因為他們貪愛世界。在埃及每天都有工作,便每天都有肉吃;但今天卻要分別為聖,便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同樣地,今天神也要煉淨我們的生命!神的法則在我們的職場或學校裡,是要把我們分別為聖。神想我們在所在之處,能像摩西一樣把人帶出去。只有進入神的節奏中把自己分別為聖,祂才能大大使用我們!

 

以色列人在四十年裡,不斷練習六天收嗎哪,第七日不收,為的是當他們下一代進入應許之地,真的住進了迦南文化的地方,仍然可以站立起來與世界不同。今天神也同樣問我們這三個生命問題,而我們又是否能在曠野裡得勝?這些試煉和挑戰是每天都要面對的,但我們要看見神每天的供應和帶領。雲柱火柱不間斷,鵪鶉和嗎哪也沒有中斷,我們每天靠着神的帶領越過這些挑戰。原來重點是我們進入西乃山,與神有親密時刻,神會親自與向我們顯現,對我們說:「我在列國中尋找你,你是我的珍寶,是我最愛的子民。」我們要真正擁抱、珍惜和活出這個身份,就是每天面對生命試煉時,也看見神的恩典在我們生命中,便真正看見自己是神的珍寶!■【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