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以賽亞書 15

不要用盡神的恩典

 

神為摩押悲哀,卻仍繼續加增摩押的苦難,神給摩押恩典,因為摩押乃是羅得的後代。當神要審判所多瑪的時候,住在所多瑪的羅得本該與所多瑪一同被滅,神卻因為亞伯拉罕的代求而拯救羅得。羅得的性命獲救後,他的兩個女兒與他亂倫而生摩押與亞捫,神對他們仍然存留恩典,因為曾經應許要拯救羅得。然而,到了恩典用盡的時候,就在一夜之間,一切盡歸於無有。

 

一、摩押荒廢無有,遍地哀號 (v.1-4)

 

「論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間,摩押的亞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一夜之間,摩押的基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v.1)在一夜之間,一切突然盡被滅掉,歸於無有。雖然這節經文是個預言,經文中的動詞卻是完成式,表示那審判已被預定,而且會在突然之間發生。「基珥」是摩押的首都,在一夜之間被滅,可見攻擊極其快速而猛烈。在人毫無防避之際,摩押便被毁滅了。

 

「他們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處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號,各人頭上光禿,鬍鬚剃淨。」(v.2)「巴益」的意思是神廟,「底本」是一個拜偶像的地方,經文說明了摩押人所拜的偶像不能拯救他們。

 

「他們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頂上和寬闊處俱各哀號,眼淚汪汪。希實本和以利亞利悲哀的聲音達到雅雜,所以摩押帶兵器的高聲喊嚷,人心戰兢。」(v.3-4)在房頂上和寬闊處充滿了哀號,兩個城市希實本和以利亞利,位於摩押最北方,神的審判從北方而來, 擴展至全國。

 

二、神為摩押悲哀,但人要加增災難 (v.5-9)

 

「我心為摩押悲哀;他的貴冑(或譯:逃民)逃到瑣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亞。他們上魯希坡,隨走隨哭。在何羅念的路上,因毀滅舉起哀聲。」(v.5)從第十三章至二十三章,以賽亞先知向十國發出審判的預言,而其中大部份屬於非常嚴厲的審判,然而,神卻為摩押而悲哀,與祂要徹底剷除巴比倫的心情截然不同,神對摩押的感情很特別。「瑣珥」是羅得離開所多瑪後到達的地方,代表歸回最初蒙恩得救之處。瑣珥位處南方,表示人民因戰爭的緣故,從北方逃亡至南方,隨走隨哭。

 

「因為寧林的水成為乾涸,青草枯乾,嫩草滅沒,青綠之物,一無所有。」(v.6)神的心因為摩押的溪流乾涸、土地枯乾而難過悲哀。摩押本來極其蒙福,在路得記裡,曾記載路得一家因飢荒而逃往摩押;在列王紀中也曾描述摩押地的羊毛極其豐盛,能進貢給予以色列;大衞逃亡至亞杜蘭洞時,也把父母送到摩押,可見摩押可以作為安身之處。從前神讓摩押繁盛,甚至能幫助和供應以色列國,但現在一切已改變,神因此而悲哀。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財物和所積蓄的都要運過柳樹河。」(v.7)「柳樹河」位於摩押與以東的邊境。摩押人會因戰亂而逃難到以東地。

 

「哀聲遍聞摩押的四境;哀號的聲音達到以基蓮;哀號的聲音達到比珥以琳。底們的水充滿了血;我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叫獅子來追上摩押逃脫的民和那地上所餘剩的人。」(v.8-9)因神的審判,摩押四境哀號,但同時神又為摩押悲哀,可見神的心情複雜,因祂對摩押有着特別的情感,祂雖感到難過,卻又加增災難。「底們」的原文帶有血的意思,「獅子來追上摩押逃脫的民」表達神的憤怒。撒母耳記下二十三章記載大衞的三位勇士殺掉摩押人的英雄亞利伊勒,「亞利伊勒」的原文可解作「神的獅子」,神以此表達祂的對摩押的憤怒,祂要讓摩押引以為傲的獅子來追殺摩押的民。

 

神對列國同樣存著憤怒,但對以色列與猶大國卻存留一份永不放棄的感情,既擊打又醫治,期待他們在擊打後願意悔改回轉,正如南國瑪拿西王的惡行比列國更甚,神卻因他是大衛的後裔而願意憐憫。祂總是設法拯救大衛的子孫,耐心等候他們回轉。摩押則介乎列國與以色列之間,神對摩押既審判又難過。

 

我們作為蒙恩的信徒,祂對我們的愛永不改變。人擁有自由意志,或會選擇不跟隨神,甚至行惡,但神仍然設法拯救我們,耐心等候我們回轉歸向祂。然而,摩押耗盡了神的恩典,讓神感到矛盾。對我們來說,神的愛長闊高深,恩典永無窮盡,只要我們願意歸向祂,祂必拯救,祂的恩典必定臨到我們與我們的子孫身上。然而,我們也可能像摩押那樣,把一生的恩典耗盡,且激動神的憤怒。

 

作為亞伯拉罕的後裔,我們擁有恩典與蒙福的命定,但假如我們輕看恩典,把一切當作理所當然,便會跌進摩押的光景,一夜之間失去神的恩典。我們明白祂的恩典,同時也要更深明白祂的公義,學習更深地敬畏神。■【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