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馬太福音 27

耶穌基督在十架的苦難中,成為我主我王

 

今天經文提到耶穌的死,也是整個基督教信仰的基礎,若耶穌沒有上十架及復活,救恩就無法臨到我們生命裡,而這是神救贖計劃的高潮。第一章提到十四代又十四代的家譜,神在過往派了挪亞、大衛等人來救贖世界,可惜每代都有自己的限制。而今天說到耶穌的救贖,是神最終極的方案,既是一性次也是永恆的救贖!作者把耶穌的受害過程仔細記錄,除了讓我們知道救恩的代價沉重外,也告訴我們耶穌明白世人的苦難,因為祂也經歷了被出賣、被羞辱、被冤屈,然而受苦過後能結成美好的祝福。

 

跟隨神的人,要看見生命所受的苦難永遠有更高的目的、更偉大的計劃和心意,而不是只有受苦和辛苦。另外,耶穌面對審訊時的反應,也可以對我們身處苦難中掙扎的人說話,原來所受的苦終有一天會完結。在這條道路上,緊緊跟隨神就會被發射出去,走上祂的道路,而所經歷的一切都會成為自己和所在群體的大祝福,如同耶穌所經歷一樣。耶穌回應祂一生最高的呼召,正是十架上的受苦和復活!

 

耶穌基督的登基大典,成為猶太人的王,也成為我們的王;但諷刺地,這卻是在最羞恥、最殘酷、最可怕的極刑裡發生。耶穌的登基大典在十架苦難中進行,至死後成為基督,得到天上地下的權柄,並行出永久救恩之路,讓二千多年後的我們都能走上這條路。

 

一、猶大的下場 (v.1-10)

 

馬太故意記載猶大的下場,為要給世人警告,不要作看環境的信徒!「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參v.3a),想把情況逆轉,就把三十塊錢歸還祭司長(參v.3b)。其實猶大出賣耶穌,除了貪財,也因為他是懂得見風駛舵的人。當他看見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都想殺耶穌時,出賣耶穌的另一個目的是表忠心,以免自己受牽連,這是因為他看環境找安全感的結果。但之後他又後悔,或許是看見耶穌遭受虐待而不忍心,只是猶大的下場卻十分悽慘。

 

猶大是出自希臘文的「猶太」;他是被揀選的人,已被神發射,卻在行走的路上沒有安全感而失腳。在跟隨的路上,他對神沒有愛與信任,依賴環境作他的安全感。我們也要自省,心中會否住著「小猶大」,在危難中就搖動?猶大的生命告訴我們,他的重點不在於出賣,而是他的安全感不在神那裡!

 

二、在苦難中的愛與信任 (v.11-44)

 

  1. 耶穌的審訊 (v.11-26)

 

這段出現一個人物叫彼拉多。耶穌第一次審判是在公會裡,由耶路撒冷的祭司長向他審訊;但這審判在羅馬法律裡面沒有效用,所以找來猶大省的巡撫彼拉多審理。從故事中看見,彼拉多並不願意參與耶穌的審判,只是礙於群眾壓力不得不為。

 

「巡撫問他說: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說:你說的是。」(v.11b)因為只有凱撒才是猶太人的王,所以這問題可以判定耶穌是否犯了叛國罪。但耶穌被祭司長和長老控告時,卻甚麼都不回答(參v.12,14)。耶穌只答過彼拉多一句「你說的是」,之後無論怎樣追問,耶穌都不回答,以致巡撫甚覺希奇(參v.14)。哪有犯人不答辯?哪有受冤屈的人不發聲呢?耶穌的沉默反而殺彼拉多一個措手不及,顯得彼拉多沒有道理。耶穌沉默的背後,顯示祂對天父有絕對的愛與信任!耶穌知道這是神要祂經歷的苦難,而且羞辱和羞恥並非終點,而是有底氣地知道天父要帶祂進入更榮耀的境地。雖然受苦是必經之路,但當我們無能為力時,可以保持沉默,因為神一定會為我們伸張公義,把屬我們的歸還。在神的時間裡,所有為神而受的苦難都會被恢復,所以才有底氣選擇沉默,成為不怕被欺壓的人。

 

  1. 繼續在苦難中愛與信任 (v.27-44)

 

第27節開始,是耶穌作王的登基預備。「他們給他脫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他頭上,拿一根葦子放在他右手裡,跪在他面前,戲弄他,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v.28-19)這是模擬登基的過程,然而在人看來卻是羞辱的過程。朱紅色袍子就是紫色袍子,而紫色是當時最貴的顏料,留給王族使用;戴上荊棘的冠冕;拿一根葦子,就是權杖的預表;士兵如同朝拜王一樣跪在祂面前,戲弄挖苦祂。戲弄後,就給耶穌背上十架(參v.31)。這過程中耶穌一直被鞭打,而按照傳統,很多人都受不了鞭刑而死去,而耶穌只是半死,但也無法自行背十架赴刑場。「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v.32)兵丁看見耶穌快將不行了,就強拉一位北非的人來,背耶穌的十字架來到各各他,準備釘耶穌上十架(參v.33)。

 

第34節提到的苦膽和酒,其實有麻醉功效,但耶穌沒有喝。「他們既將他釘在十字架上,就拈鬮他的衣服。」(v.35)馬太作者故意記錄,讓我們看見舊約裡的預言逐一成就。詩篇二十二篇裡的預言,正是記載神要使用的人會經歷被拈鬮分衣服的事。另外,兵丁在耶穌的頭以上安一個牌子,寫著祂的罪狀,說:「這是猶太人的王耶穌」;旁邊還有人譏誚祂,說:「若你真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參v.37-40)縱然耶穌有這個能力,但仍然相信神的心意,相信祂的生命在神裡面,相信神已看見,耶穌的苦難在死後會被清空。

 

三、耶穌的死 (v.45-56)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v.45)即中午十二時到下午三點。「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v.46)這話是來自詩篇二十二篇第1節,表達出被多人棄絕的深層絕望,這是祂的感覺。詩人很快用另一句話來回應這感覺,「我們的祖宗倚靠你;他們倚靠你,你便解救他們。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詩22:4-5)縱然很多人離棄祂,甚至感覺連神也離棄祂,但祂知道所倚靠的神必定救祂,以致倚靠神必不羞愧。當我們行走在神的道路上,遇上這麼極端的苦難時,心中仍然倚靠神必不羞愧!如此,一切原本令人感覺麻煩、艱難的事,必不能再纏繞我們。

 

耶穌死後,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參v.51);墳墓也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參v.52);許多邦人看見耶穌的身份,說︰「這真是神的兒子!」(參v.54)。耶穌的苦難實在付了很大代價,但苦難永遠只是神故事的前半,在苦難後必帶來極大的翻轉和祝福。耶穌的救贖計劃已經成就,因為聖殿的幔子裂開,預表神與人之間的隔閡完全移除,以致今天我們每人都能來到神面前。

 

四、耶穌紀念緊緊跟隨的人 (v.57-66)

 

有好些婦女在那裡,遠遠觀看,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參v.55-56)。這些女性在如此大的迫害裡仍然願意跟隨,因為有信心知道這是主耶穌基督!她們的安全感不像猶大,沒有寄望在環境裡,而她們的單純信心,讓她們親眼看見耶穌的死亡和復活。這份單純的信心,能讓我們親眼看見神!

 

耶穌在十架苦難中成為我們的王,並且苦難的盡頭帶來極大的祝福,以致今天我們都有路來到天父爸爸面前。今年教會講「發射2025」,雖然我們會遇到很多艱難和掙扎,但今天耶穌基督面對苦難的反應,給我們啟示看見神掌權的底氣!■【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