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已來到,誰明白、誰看得見?
天國是永恆的,不只是地上得拯救的國度!然而,面對天國,各人有不同的回應,當中包括耶穌的貼身門徒,也有經歷復活主能力的馬利亞。到底誰能明白?誰能看見?
一、看見天國,要有永恆的眼光 (v.1-16)
第1-5節說到祭司長和長老的回應。「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v.2)在命定中,耶穌成為逾越節的羔羊,被釘上十字架。救恩將要成就,天國將要完全展開,但人的反應卻是要用詭計殺耶穌(參v.4)。但他們又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參v.5);這群奸惡的人很怕人的眼光。某程度上,他們也相信天國,因為熟讀律法,相信有彌賽亞、有永恆,然而卻只看人、看自己,恐怕耶穌真是那彌賽亞,會奪走他們很多的權力。
第6-13節提到有永恆眼光的人。「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v.5-6)在其他經卷中得知,這位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但門徒看見卻非常不悅,「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v.8b-9)香膏的價錢相當於一年的工資,雖然這錢可以賙濟窮人,但門徒不喜悅的原因並非如此單純。約翰福音十二章記載,說這話的正是猶大;他並不是掛念窮人,其實他是一個賊,常常帶著錢囊從中取出來用。他管理金錢,所謂賙濟窮人,就是希望賣香膏的銀子落在門徒的口袋裡,他有機會從中取用。
耶穌說:「他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v.12)又說:「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v.10b)「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v.13)耶穌說傳福音必須包括這女人所做的事,因為她看見了天國的永恆。不是她不記念窮人,而是她知道有一位永恆價值的主在面前,有祂就有生命和一切。耶穌也透過她教導我們要看見天國,清楚得救的焦點在於天國、永恆、牧養、永恆的價值。
二、天國是給予生命,作生命樹的選擇 (v.17-30)
到底天國的本質是甚麼?耶穌演繹給我們看,天國是給予生命!「除酵節的第一天,門徒來問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在哪裡給你預備?耶穌說:你們進城去,到某人那裡,對他說:夫子說:我的時候快到了,我與門徒要在你家裡守逾越節。門徒遵著耶穌所吩咐的就去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v.17-19)門徒遵著吩咐,就找到這個地方。這裡看見耶穌充滿權柄,祂的確是天國君王,說有就有!
耶穌的天國觀是給予生命︰「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v.21)於是,門徒都很緊張,「他們就甚憂愁,一個一個的問他說:主,是我嗎?」(v.22)每個人也有他的掙扎,即使是主的門徒,也沒人能百分百肯定跟隨到最後。「耶穌回答說: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就是他要賣我。」(v.23)最後到了猶大問耶穌,耶穌說:「你說的是」(參v.25)。這是耶穌與猶大之間的個人對話,相信其他門徒是聽不見的。耶穌明知道與出賣祂的人一起坐席,仍然選擇給予生命,沒有任何指控。
第26-30節,耶穌拿起餅來,就擘開,遞給每位門徒。其中包括猶大,也包括那些掙扎懷疑的,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這杯是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使罪得赦。」耶穌明知被賣,仍願意把生命分享給他們。「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v.29)耶穌選擇父的國,也相信祂來為要成就神的心意,立赦罪的約,成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保,使世人的罪得赦。這是祭司的承擔,也是生命樹的選擇!
三、看見天國,降服作祭司的禱告 (v.31-46)
「那時,耶穌對他們說:今夜,你們為我的緣故都要跌倒。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v.31)耶穌已經預言門徒會跌倒和分散。彼得不認為自己會跌倒,但耶穌卻預言他會三次不認主(參v.33-34)。「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v.35)每個人都這樣說,但全部人確實分散了、確實不相信主的預言。儘管如此,耶穌仍然帶著他們作祭司的禱告。
耶穌帶着彼得、雅各和約翰,叫他們一同等候警醒;祂敞開心中的憂傷,就俯伏在地禱告(參v.37-39a)。「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v.39b)在耶穌生命最憂傷痛苦時,仍然是以天國的眼光,看見天上的父就俯伏下來。耶穌的禱告沒有冠冕堂皇,祂心中何等憂傷,就傾心吐意對天父傾訴。有時我們也會作耶穌這樣的禱告,但我們的對象是想著自己;然而耶穌想的卻是世人,真的起來作祭司。不只是說神是掌權的,願意跟隨;祂清楚知道所謂「照父的意思」,就是照著父想救贖全地的意思。耶穌本是無罪,卻起來作祭司去承擔;本是神的兒子,卻選擇完全順服,因此希伯來書說耶穌因著這禱告成為大祭司,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
當耶穌回去時,門徒卻睡著了(參v.40a)。「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v.41)於是耶穌又去禱告,再回來時他們又睡着了(參v.42-43)。第三次繼續如此向神禱告,門徒繼續安然睡覺(參v.44-45a)。這也提醒我們,會否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入了迷惑,不能警醒?耶穌在最艱難的時候,就是禱告。甚至門徒入睡如同爭戰一樣,但耶穌在生命樹下用禱告牧養門徒。耶穌這個不斷選擇禱告的人,衝破內心的爭戰,看見事情的全貌,也看見天國。我們也要起來,學習耶穌作祭司的禱告。
四、天國是收刀入鞘,以生命樹回應控訴 (v.47-56)
當祭司長和長老來捉拿耶穌,耶穌對猶大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參v.50)。耶穌清楚知道這是人性的選擇,祂沒有仇恨、埋怨和苦澀。但當中有門徒拔刀,把大祭司僕人的一個耳朵削掉(參v.51)。「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v.52a)祂若真要制止這事,能求天父差遣十二營的天使來,但卻要讓經上的事情應驗(參v.53-54);所以對門徒說:「收刀入鞘,讓神的心意成就!」即使面對很多控訴,祂沒有反駁,而是用生命來回應,這就是天國。選擇生命樹,單單仰望神,這是看見永恆的人的回應!
五、看見天國,基督是屬天的救主 (v.57-75)
這段講到耶穌的受審。有些人作假見證卻沒有真憑實據,最後問耶穌:「你是不是曾經拆毁神的殿,三日內又建造起來?」(參v.60)甚至問:「你是否神的兒子基督?」(參v.63)「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v.64a)對當時的大祭司而言,只要耶穌嘗試說自己是神,已經可以以褻瀆神定祂的罪。「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v.64b)耶穌說出說自己的身份。地上的人希望應許中的彌賽亞會推翻羅馬政權;大祭司希望抓住這把柄,便可透過羅馬政府把祂除去。但耶穌說,祂不是地上的彌賽亞,而是屬天的救主。耶穌知道自己說了這話便要犧牲,但還是一定要宣告。
於是,大祭司指祂說了僭妄的話,他們開始打耶穌(參v.65-67)。「基督啊!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v.68)他們要羞辱耶穌,但耶穌所看的卻是永恆。耶穌不斷用祂的生命,就算用盡最後一口氣仍要告知世人:不要走屬世的路,不要再用屬世的眼光看神、看拯救。雖然耶穌沒有回應第68節的問題,但事實已經回應,耶穌確實是先知,這是彼得親身經歷的。「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v.75b)彼得痛哭,因為在跟隨的路上,直到耶穌在世的最後一刻卻跌倒。他懼怕、懷疑、不信、不認主,所以痛哭。
這章聖經提醒我們,總要選擇用永恆的眼光,作我們生命每一個決定!面對世界的不穩定,我們總要禱告;面對牧養的艱難,總是用生命樹,因為相信施予生命,必然帶來永恆的價值。甚願我們都承認自己的軟弱和限制,並且不放棄相信天國!■【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