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哥林多前書 13

最妙的道

 

第十二至十五章主要討論方言和復活的問題。方言是神所賜的恩賜、是好的,但哥林多教會濫用方言,以致在崇拜中造成混亂,影響整個聚會,甚至影響對復活的信念。使徒保羅在第十二至第十四章就是要處理這個問題。

 

第十二章提到神在基督裡給我們很多恩賜,其中方言雖然重要,但只是九大恩賜之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12:11-12)而且,恩賜是有次序的,「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12:28)最後,「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12:31)因此,本章講述「最妙的道」(the best way),即最好的方法、道路,就是愛。

 

在本章之後,第十四章提到如何運用方言,以及崇拜中應有的秩序;而第十五章則處理方言所產生的、不信身體復活的問題。哥林多前書共有十六章,第十五章是高潮,論到身體復活。但身體復活之先,我們仍要有秩序地崇拜。本章的焦點是「最妙的道」、「更大的恩賜」,就是愛。

 

一、沒有愛,一切徒然 (v.1-3)

 

愛是必須的,是不可少的。「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v.1)「萬人的方言」指地上很多種族的語言、別國的方言;「天使的話語」即天使的方言;「鳴的鑼,響的鈸」是空的意思,只有聲音,並不長久。沒有愛,就是空的!

 

哥林多教會濫用方言,甚至認為有方言恩賜的人就是天使,能脫離世界。因此,產生了許多錯誤的教導,例如,不信身體復活、禁止嫁娶、不吃肉、禁慾等(參提前4:3)。其中,有妻子以為自己是天使,不與丈夫同房,以致丈夫去找廟妓,產生了很多淫亂的問題。因此保羅說:「男不近女倒好」,「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妻子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夫妻「以後仍要同房」(參7:1-5)。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不要以為能說方言就是天使、很屬靈聖潔,甚至要與不信的配偶離婚(參7:12-14)。方言是有用的,能提升自己的靈性,但能說方言不是天使。我們要警惕這極端的錯誤思想。

 

另一種極端的錯誤思想,就是能說方言,靈裡已是天使,但身體卻會敗壞,所以,隨意放緃情慾也不會影響靈性。這是屬靈的二分法,即靈性歸靈性,肉體歸肉體;靈性會得救,肉體卻會敗壞。於是,容讓肉體去敗壞也沒問題,一邊放縱肉體,一邊說方言。既然肉體會敗壞,身體就不會復活。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v.2)一個人很有恩賜能力,卻沒有愛,「就算不得什麼 (I am nothing)」。「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v.3)若為人捨己,「卻沒有愛,仍然於我無益(I gain nothing)」。這裡保羅說,就算能說方言,卻沒有愛,就什麼都不是(nothing)!

 

二、最妙的道 (v.4-7)

 

「最妙的道」就是愛,但保羅不是指著婚姻說的,乃是指著教會說的。教會要有愛,總的來說,就是要為別人的益處忍耐。「愛是恆久忍耐」(參v.4)原文是「long spirit (長氣)」,也譯作「long suffering」,即「恆久忍耐」。無論面對什麼事情,我們的靈(氣)都不要被攪動,不要動氣,這就是屬靈,就是愛。愛是「又有恩慈」(參v.4),即不要成為無用的,要保持功能(remain useful)。當我們看事情不順眼、動怒,便失去功能、儀態、生命力,也失去恩慈。

 

「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參v.4-6)。其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就是不失去我們的靈,不失去功能。愛,就是向罪說「不」,為別人的好處放下自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v.7)愛的本質其實是忍耐,開始是「恆久忍耐」,最後是「凡事忍耐」。最後的「凡事忍耐」指的是讓步,為別人著想。其實,第4-7節是教導關於說方言的事。因為在哥林多教會聚會中,大家都說方言。運用方言要有愛,要考慮別人,要忍耐。

 

三、唯有愛是永恆 (v.8-13)

 

「愛是永不止息。」(v.8a)原文是「love never fails」,愛是永不失敗的。唯有愛能建立人、造就人。愛是最妙的,有永恆性。「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v.8b-10)當基督再來,一切的講道、方言、知識都歸於無有。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v.11-13)

 

保羅教導在主日聚會中,要為別人著想,方言是恩賜,但不要濫用。最妙的道、最大的恩賜就是愛,是最重要且是永恆的。跟將來要來的比較,現在一切的恩賜都像「孩子」一樣,都會過去。現在,我們要求那更大的恩賜。不要以為現在的方言恩賜就是永恆,要行在愛中。教會要講恩賜,更要講愛。■【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