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提到祭司分成二十四個班次,本章講述利未人的詩歌班也分了二十四個班次。當聖殿進入敬拜服事,每一個班次都有祭司和利未人的詩歌班。當時,「硬件」(即是聖殿)仍未被建造,但大衛已設計出「軟件」,好讓將來聖殿建成後,會有二十四個班次的祭司和利未人的詩歌班輪值。
雖然大衛沒有直接參與聖殿的建造,但他是整個聖殿敬拜的設計師。由此可見,大衛有一顆利未人的心,渴慕晝夜住在神的殿中,膽仰神的榮美。他是君王,也是熱愛神的敬拜者。現在,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已分好了,但他們是否等到聖殿建好才開始服事呢?當然不是!因為當時耶和華的會幕停在基遍,而祭壇則在耶路撒冷,將來聖殿要建在耶路撒冷,約櫃要搬到聖殿裡去。所以,大衛分配好人手,開始在基遍的會幕裡分二十四個班次供職服事。大衛的帳幕是一個敬拜、親近耶和華的帳幕!
大衛很厲害,他把利未人的工作全面改革。在曠野的時候,利未人負責搬擡約櫃和會幕。每一個利未支派的宗族都要負責會幕裡不同的物件和聖物,例如帳棚、帳幕。所以,他們自幼就熟悉利未記和民數記的經文,如何獻祭、如何按手在祭牲的頭上、如何屠宰祭牲等。但來到應許之地,他們已不用再拆卸、搬運和支搭會幕。可以說,利未人是全面失業了!在整個以色列的社會中,大部份的以色列人都從事畜牧或耕種,沒有接受文字的訓練。利未人就是當中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從小背誦聖經,部份更是抄寫聖經,或負責記錄以色列民的歷史,傳承摩西的律法和傳統。「摩西將這律法寫出來,交給擡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子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申31:9)
這個獨特的支派散居在十二支派裡,每一個支派的地土裡都有三座利未城邑,有的是四個,就讓利未人住在他們中間。當以色列人守節,利未人便會呼叫:來啊!我們要敬拜耶和華,我們要登耶和華的聖山!他們就帶著不同支派的百姓上聖殿敬拜。而且,在這些利未城邑中,有六座分作逃城,讓誤殺人的尋求蔭庇,由利未人在當中作士師審查案件,等報血仇的家族來到,聽取雙方的見證,把無辜的人留在利未人的逃城。所以,當大衛要設立政府制度時,利未人全面地成了他的管治班子。他們在十二支派中作士師、作管治,教導以色列人律法和敬拜,按照班次上耶路撒冷服事。
一、立敬拜領袖(v.1-8)
「大衛和眾首領分派亞薩、希幔,並耶杜頓的子孫彈琴、鼓瑟、敲鈸、唱歌【原文作說預言;本章同】。他們供職的人數記在下面︰」(v.1)。三位詩歌班的領袖分配詩歌班的供職,而詩歌班都是他們家族的子孫。「唱歌」的原文是「預言」,這不一定是我們所理解的先知性預言,但亦包含其義,就是他們從先知受感把詩歌唱出來。其實,所有的詩歌都是出自靈感的創作,得出旋律和歌詞,頌揚出來成為一首詩歌。明顯地,亞薩、希幔和耶杜頓都有這樣的能力,不但有文字的恩賜,也有靈感創作的恩賜,帶領以色列人用各樣的詩歌敬拜神。以下是他們名字的意義:
1. 第一個家族「亞薩」是「召聚」的意思。在敬拜前最重要的就是召聚,讓所有人都來到神面前,或是召聚利未人來到他們的班次和崗位供職。所以,這個家族的詩歌班是排行第一的!「亞薩的兒子撒刻、約瑟、尼探雅、亞薩利拉都歸亞薩指教,遵王的旨意唱歌。」(v.2)父親亞薩教導他四個兒子和他們的子孫。
2. 第二個家族「耶杜頓」是「高聲頌揚」的意思,字根與「猶大」(「讚美」)的意思相同。詩歌班召聚了人來,就帶領他們高聲頌揚神。「耶杜頓的兒子基大利、西利、耶篩亞、哈沙比雅、瑪他提雅、示每共六人,都歸他們父親耶杜頓指教,彈琴,唱歌,稱謝,頌讚耶和華。」(v.3)耶杜頓的六個兒子不但會歌唱,而且都是樂手。
3. 第三個家族是最大的詩歌班——「希幔」是「阿們」的意思。亞薩的詩歌班召聚人來敬拜耶和華,耶杜頓的詩歌班要大聲頌揚耶和華,然後,希幔的詩歌班就以「阿們!阿們!」來結束禱告。
這是一個很大綱式的想法。其實,這裡分別有四個、六個和十四個家族的詩歌班,加起來剛好是二十四個班次。在這二十四個家族裡,每個家族選十二位善於歌唱的人。他們不但按靈感歌唱,也為王求神的心意和祝福,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見(參v.5)。這二十四個家族「都歸他們父親指教,在耶和華的殿唱歌、敲鈸、彈琴、鼓瑟,辦神殿的事務。亞薩、耶杜頓、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v.6)詩歌班不只是站出來唱歌,也要抄錄、存放、安排和整理詩歌譜,每一班都有他們的詩歌和樂器,因此,詩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和他們的弟兄學習頌讚耶和華;善於歌唱的共有二百八十八人。這些人無論大小,為師的、為徒的,都一同掣籤分了班次。」(v.7-8)其實,這裡沒有記載是否247的敬拜,可能是每班輪更一小時,也可能一星期輪更半天、一天或兩天。總之,就是二十四個班次在聖殿裡不斷輪替敬拜。
二、設二十四個班次(v.9-30)
「掣籤的時候,第一掣出來的是亞薩的兒子約瑟…」(參v.9)這二十四個兒子的名字都很有意義和恩賜,而且,每一個詩歌班最少跟一首詩篇相連,每當進入服事,他們就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如何為國家、為百姓呼求神。當不同的詩歌班在會幕裡敬拜,就會帶出不同的敬拜氣氛。這二十四個名字都按照著他們的恩賜和詩篇的氣質,晝夜在神面前,為國為民來敬拜禱告,為神的恩賜來稱謝,尊耶和華為大!他們名字的意思和相連的詩篇如下:
第一個班次「約瑟」(參v.9)是「求耶和華加添、興旺」的意思。雅各為他的兒子名命為約瑟,就是願他的家族加添人口,使家族興旺。「你要加添王的壽數」(詩61:6a)
第二個班次「基大利」(參v.9)是「耶和華顯大」的意思,希伯來文中的「iah」就是指「耶和華」,下面很多名字有「雅」和「亞」作字尾的都是「耶和華」的意思。「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詩48:1)
第三個班次「撒刻」(參v.10)是「眷顧」的意思。「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詩115:12a)
第四個班次「伊洗利」(參v.11)是「乳香」的意思,就是禱告。你渴慕有一個禱告如香的生命嗎?「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詩141:2a)
第五個班次「尼探雅」(參v.12)是「耶和華所賜」的意思,就是求神恩賜。我們有能力去爭戰、開墾地土,能把祝福帶到地土上,完全是神的恩賜。「以色列的能力是神所賜的;」(詩68:28a)
第六個班次「布基雅」(參v.13)是「耶和華丟棄」的意思,就是為百姓在神面前呼求。例如,當他們打敗仗、被擄,他們就在神面前呼喊歌唱:難道神向我們掩面嗎?難道神丟棄祂的百姓嗎?當我們的家人落在苦難當中,我們又會否為家人代求?「神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破敗;」(詩60:1a)
第七個班次「耶薩利拉」(參v.14)是「神使歸正」的意思。名字中的「耶」字也是指「耶和華」,下同。我們看見不義,除了憤憤不平之外,有否向神求公義和慈愛呢?「願你常施慈愛給認識你的人,常以公義待心裡正直的人。」(詩36:10)
第八個班次「耶篩亞」(參v.15)是「耶和華拯救」的意思,這名字跟「以賽亞」是相同的。「我的神啊,求你救我脫離仇敵,」(詩59:1a)
第九個班次「瑪探雅」(參v.16)是「耶和華給予」的意思,就是呼求神的恩賜。不但呼求,也確信會蒙應允!「他心裡所願的,你已經賜給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嘗不應允。」(詩21:2)「他向你求壽,你便賜給他,就是日子長久,直到永遠。」(詩21:4)
第十個班次「示每」(參v.17)是「神聽了我」的意思,這名字跟「撒母耳」和「以色列啊,你要聽!」(申6:4a)的「聽(Shema)」是同一個字;而希伯來文名字中的「i」字的發音就是「我」的意思。這也是一個確信的禱告!「耶和華聽了我的懇求;耶和華必收納我的禱告。」(詩6:9)
第十一個班次「亞薩烈」(參v.18)(或「烏薛」,參v.4)是「神幫助」的意思,就是神幫助以色列。「我的救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詩22:19b)
第十二個班次「哈沙比雅」(參v.19)是「耶和華顧念」的意思,這跟第三個班次的「撒刻」是相同的。「但我是困苦窮乏的,主仍顧念我;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詩40:17a)
第十三個班次「書巴業」(參v.20)(或「細布業」,參v.4)是「神回轉」的意思,就是求神回轉來顧念祂的百姓。當這個班次在聖殿裡稱謝讚美,國家一定是在危難當中,他們就求神回轉,記念以色列!「回轉」包括復興,甚至是指從死裡復活。我們是一個求神回轉、復興的人嗎?「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或譯: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詩80:3)
第十四個班次「瑪他提雅」(參v.21)是「耶和華恩賜」的意思,這跟第九個班次「瑪探雅」的意思基本上是相同的。這些詩歌班都不斷求神賜福予以色列。「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2-13)
第十五個班次「耶利摩」(參v.22)是「神為至高」的意思,就是稱頌耶和華為至高的神。「耶和華啊,願你因自己的能力顯為至高!這樣,我們就唱詩,歌頌你的大能。」(詩21:13)
第十六個班次「哈拿尼雅」(參v.23)是「耶和華憐恤」的意思,百姓呼求神憐恤;而第十八個班次「哈拿尼」(參v.25)是「求祢憐恤我」的意思。這兩個名字的字根相同。「神啊,求你憐憫我,憐憫我!」(詩57:1a)
第十七個班次「約施比加沙」(參v.24)是「在苦難中」的意思;而第十九個班次「瑪羅提」(參v.26)是「我求告」的意思。原來,有很多詩歌班在苦難中尋求神。很多人經歷苦難,卻不懂向神求告。我們要面對困境,承認我們在苦難中,要向求告神。「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詩118:5a)
第二十個班次「以利亞他」(參v.27)是「祢是我的神」的意思,就是宣告與神有一個不可分割的關係。「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
第二十一個班次「何提」(參v.28)是「使保留、滿溢」的意思。「願被囚之人的歎息達到你面前;願你按你的大能力存留那些將要死的人。」(詩79:11)而第二十三個班次「瑪哈秀」(參v.30)是「異象」的意思。有人把這兩班連在一起,意思就是「使我的異象滿溢、充滿」,能為國家民族看見更多神的異象和心意,因著看見神的真實而心滿意足。「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或譯: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詩17:15)
第二十二個班次「基大利提」(參v.29)是「我稱祢為大」的意思,這與第二個班次的「基大利」屬同一個字根。「願一切尋求你的,因你高興歡喜!願那些喜愛你救恩的,常說:當尊耶和華為大!」(詩40:16)
第二十四個班次「羅幔提‧以謝」(參v.31)是「我高舉我的幫助者」的意思。「他將他百姓的角高舉,因此他(或譯:他使)一切聖民以色列人,就是與他相近的百姓,都讚美他!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48:14)
同樣地,教會247的禱告,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禱告重點,有為列國的、有為中國的、有為族系的、有為不同的事工來仰望神的。其實,利未人所做的,我們也可以做。我們可以為權柄、族系、公司求神加添,讓神在當中顯大,讓神來顧念祂的百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其中一個詩歌班,當我們念這二十四個名字和二十四節經文的時候,都很需要靈感:究竟我在哪一個名字上受感呢?我們可以成為「基大利」、或是「撒刻」、或是「約瑟」……求神賜給我們其中一個名字,可以進入利未的祝福裡!■【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