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 神的羔羊!
這章的焦點是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經文可分為四大段。
一、耶穌預備死,成為逾越節的羔羊 (v.1-16)
「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v.1)逾越節是星期四晚六點開始,現在是星期二的晚上。耶穌預備死,成為逾越節的羔羊。這件事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角度,是祭司長和文士的角度,他們想辦法殺耶穌,而且要快快地在逾越節之前完成,不允許耶穌過逾越節。這是舊的宗教領袖對耶穌的看法和態度。
第二個角度︰「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v.3)這是馬利亞對耶穌的看法。有人對此生氣,但「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v.6-7)她做的不但是善事,而且是「美事(beautiful work)」,價值勝過善事。她看見耶穌是神的羔羊,她用香膏來膏神的羔羊。神的羔羊要獻上自己,她做了一件美事。
第三個角度,是猶大的角度︰「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v.10-11)他想辦法把耶穌交去賣,讓他們殺了祂。
逾越節快到了,是宰逾越節羔羊的時候,耶穌預備要犧牲自己。祭司長要殺祂,猶大要賣祂,但馬利亞用極貴的香膏膏祂,在祂身上做了一件美事。「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v.9)我們在耶穌身上做的,是不是美事呢?是不是耶穌希望我們做的呢?別人覺得是浪費金錢,但馬利亞卻覺得是值得的,獻上了嫁妝。中東女子從小就儲蓄,買香膏作為嫁妝,價值少的話,她的身份就低,價值高的話,她就被珍惜。馬利亞把嫁妝犧牲在耶穌身上,表示她把一生的幸福和委身都放在耶穌身上。並且,她在最適當的時候,在耶穌仍在世上,最後的時候,做了這件美事。求主幫助我們也有做美事的恩膏。
二、聖餐 (v.17-25)
耶穌與門徒守最後的晚餐,祂在這個晚上獻上自己成為逾越節的羔羊,並設立聖餐。「他們坐席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v.18)耶穌知道誰要賣祂,祂不是出於無知,無辜地被賣,祂若不想甘心獻上自己的話,就會吩咐門徒抓住猶大了。
門徒問誰要賣祂,「耶穌對他們說:是十二個門徒中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那個人。」(v.20)說話之際,恰巧只有耶穌和猶大的手在盤子裡。耶穌看著猶大說︰「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v.21)然而,門徒仍在蒙蔽之中,一到耶路撒冷就很緊張,不知道在發生什麼事,腦子裡一片空白。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v.22-24)耶穌用最後的晚餐表示獻上自己為逾越節的羔羊,並立下新約,就是我們今天每個月守的聖餐。
今天,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每週參加崇拜,天主教則稱之為「彌撒(mass)」。彌撒裡最重要的儀式是看聖體,從中領受神,與神相交。他們認為,聖體表示神的同在,所以一定要看著整個過程,參與在其中,這是他們的敬拜。在基督教的崇拜裡,除了唱詩敬拜外,著重的是神的話,就是神的道被傳講出來(the Word preached)。東正教比較接近天主教,也看重彌撒。天主教徒去教會,是說「望彌撒」,透過「望」來領受神的同在,所以很重視整個儀式。我們既然重視神的道,就要發揮所長,明白神的道,然後用信心領受調和,讓神的話成為我們的生命。神的話是靈,是生命。同時,我們也珍惜聖禮的寶貴。基督教保持了兩個聖禮︰聖餐和洗禮,本來還有洗腳禮,是一個醫治的禮儀、相交的禮儀,但漸漸不再列入聖禮之中。
在帶領會眾守聖餐時,要拿起餅來,祝謝了,掰開,說「這是基督的身體,為你而擘開的」,要讓大家看著整個過程,然後拿起杯,看著杯,就是基督立約的血,大家都看著這個動作,然後才領餅和杯,再感謝。在整個過程中,大家都要看,焦點在於基督的身體和寶血,我們透過領餅和杯參與與神的相交,成為新約的一份子。所以,聖餐也是我們要強調的。
三、最後一夜的爭戰 (v.26-52)
在逾越節晚上的爭戰非常嚴峻,是心思戰場的爭戰。「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v.27)這是應驗撒迦利亞書的預言(參亞13:7)耶穌預言自己釘十字架時,門徒都會跌倒。彼得聲稱自己不會跌倒,但最終還是跌倒了。
第32-36節的焦點在於耶穌的禱告,是祂在客西馬尼園的爭戰。耶穌三次禱告,祂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並叫門徒警醒禱告。「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v.36)祂每次都向父神表達自己的痛苦,然而,祂心思意念裡仍願意成就父神的旨意,願意為此放下自己的痛苦。祂向父神表達的心思意念的交戰,最後,祂降服了。在這個過程中,門徒三次睡著了,越是緊張的時刻,他們越是沉睡。這是屬靈的爭戰,他們的心思意念完全被打敗,被黑暗籠罩,被仇敵轄制。
第43-52節的重點是門徒都逃走了,「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v.50-52)第51-52節是門徒逃走的註腳,這個少年人可能就是馬可,他是有膽量和信心的人,但此刻也忍受不了了。眾人都走了,他仍然披著麻布跟隨,不想離開,但最後還是赤身逃走了。這就是阿摩司書講二章16節講的預言︰「到那日,勇士中最有膽量的,必赤身逃跑。這是耶和華說的。」在最後的爭戰中,沒有一個人能跟上,全都逃走了,只剩下神的羔羊。我們服事神,不要自以為厲害,門徒和勇士都逃走了,沒人能做到完全,因此我們不要自視過高,要時刻倚靠神。
四、被棄絕的羔羊 (v.53-72)
神的羔羊被完全棄絕,這裡有兩個角度,一個是公會的審判。大祭司、眾祭司長和長老並文士都來一同聚集,他們要找耶穌的罪證,卻找不到,但仍議定要把祂釘死;另一個是彼得對耶穌的棄絕,他三次說不認得祂,最後還發咒起誓說不認得他。這是最後的一夜,最黑暗的一夜!■【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