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智慧是堅固臺,人奔入就安穩
箴言是歷久不衰的智慧書,時至今日仍然對我們說話。所以,我們需要有聖靈的亮光來讀箴言,才能走出陳腔濫調,讀出新鮮活潑來。今天經文的核心,是羅所門問我們生命的根基在哪裡?最終的投靠和安全感又在哪裡?如果除去所有待人接物的表面,我們是站立在堅固臺上(參v.10)?還是像富足人般站在金錢上呢(參v.11)?要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我們必須知道生命的根基是甚麼!
「富足人的財物是他的堅城,在他心想,猶如高牆。」(v.11)富足人幻想所擁有的財富,能築出一道高牆保護自己,成為他的安全感。他們生命的根基,建築在他們擁有多少財富!我們不要狹義地認為,這節經文只針對富足人說,其實堅城是指抓住我們心的安全感,可以是工作、家庭、關係或其它我們所焦點的。然而,除耶和華以外,所有的「堅城」都不過是冒牌貨!世界林立眾多堅固臺,但一個有屬靈眼光的人,一眼就能認出哪個才是耶和華的堅固臺,便果斷放下一切奔跑進入,才能真正放鬆下來—「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v.10)。要得著這份屬靈眼光,必須先認識耶和華是怎樣的神!
耶和華本身就是那創天造地的智慧,而所羅門在生活中發現了這些智慧的奧秘,便寫成箴言中的智慧短句,告訴我們耶和華的智慧到底是怎樣。
一、愚昧人是自以為是 (v.1-4)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v.1)有些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喜歡孤立自己;只尋求自己的心意,不喜歡一切的真智慧。另一種翻譯:對一切政策都表示不滿,覺得自己智慧高人一等。「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v.2)明哲,是指明白別人和明白事理;但愚昧人並不想探究別人的想法,只想發表自己。因此這些人來的時候,藐視和辱罵也會隨之而來,因為他們心中卑視對方,自帶優越感(參v.3)。
「人口中的言語如同深水;智慧的泉源好像湧流的河水。」(v.4)深水是指沒有次序。聖經中每次提到深水、大海,都如同創世記第1章1節講到淵面黑暗,只有水在世界上混沌不清;故而深水是一個負面形容,解作心意模糊不清,使人混亂。而智慧人的河水是清晰的;而且河水是淡水,是生命的源頭,也是文明的起頭。所以,惡人的心是混亂的,但智慧人的話如同河水一樣,是生命的泉源!
可能我們對身邊人都有一些論斷,如同深水一樣,不會隨便顯露出來。但這些箴言提醒我們,無論是說出口的或在心中評論的,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所以我們要小心自己心中所想。
二、愚昧是缺乏口的約束 (v.5-9)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v.6)、「傳舌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v.8)這裡說明沒有約束口的人,他生命是開口就引起爭端,因為他帶著分辨善惡樹的眼光來說話。除此之外,這種人很喜歡傳舌和談論是非,會如同看見美食般狼吞虎嚥。我們承認傳言是有吸引力的,彷彿知道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事就得著力量;如同辦公室裡的情報,能幫助人審時度勢。這看似得到益處,但實際都是沒有智慧的行為!有時我們也會把是非當作人情,但其實是把關係走進危險;真正的友誼,絕不應該用傳舌和交換資訊來作基礎。「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v.24)友誼的本質,是心裡感恩並且珍惜關係。真正的友誼,是心裡珍惜對方,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比弟兄更親密,所以貴精不貴多。
三、生命的基礎 (v.10-11)
耶和華的智慧是我們的堅固臺!
四、智慧是注意自己的心 (v.12-16)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v.12)這話在不同的篇章都有出現。但今天看見,驕傲和謙卑是對比,反映生命的上升或衰敗。所以,我們要認識自己有否驕傲的狀態,也要認識甚麼是謙卑,這也是我們認識自己的問題。謙卑的其中一個定義,便是順服在神的安排中,願意明白和等待神的時間。「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v.13)若我們對人、對神、對事情有很多假設,這都是愚昧的表現,並不謙卑。生命樹有一個特質:我們相信人是能更新改變!過去的表現不能代表未來的表現,所以我們要信任身邊人能改變,這才是生命樹的愛與信任,才能真正幫助人去改變。
五、智慧是珍惜關係 (v.17-24)
第17-19節提到一些爭執的解決方法,而第22-24節都在提及關係。「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v.22)、「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v.24)這裡是婚姻和友誼的關係。得著好的婚姻,就等同得著耶和華的恩惠!這篇章裡,耶和華的名字只出現了兩次,分別在第10節和第22節;我看見一個美好的婚姻,無論得著賢妻或賢夫都是得著莫大的好處。
而第20-21節所述的,正是第17-19節提到的爭執結果。「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v.21)很多爭執都是從口舌開始,而你的生死是和你說的話息息相關。人若失言引起紛爭,令關係結怨的時候,要勸他們和好是比取堅固城更難(參v.19a)。所以要預防勝於治療!生命樹下雖然不怕衝突,但也要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必須真、正、好。表達時,我們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真感覺上面,但同時也需要有願意被別人調正的心,才能帶進健康的生命,變成好的生命。神的智慧要我們真實,但絕非只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否則生死在舌頭的權下,我們就真的走向死亡了。我們要合乎智慧地表達,並知道自己所表達的未必最合神心意。感受無分對錯,但感受背後所表現的是不健康狀態的生命,到健康後就不會再有這些感受了。這就是說話的智慧!
最後,我們要反思自己的生命,到底是建立在神的堅固台還是其它事情上?願我們每人都得著說話和處理關係的智慧。■【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