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約伯記 21

教導患難中的人,反讓人覺得被嗤笑

 

本章是第二回合辯論的總結。前章雖然是瑣法的言語,但是第2節用了「你們」,即約伯的回應是向著三位朋友。這回合的總結內容前後呼應,「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v.2)經文中的「聽」 乃屬命令式,表達他們好好地聆聽他,就等於安慰他。約伯也請他們忍耐,因他還有話要說,待他說完之後,他們要嘲笑就悉隨尊便。「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v.34)約伯知道三位朋友本來想安慰他,可惜他們所說的話充滿問題,達不到安慰的效果,甚至讓他感到被嘲笑,所以他求他們不要再說,只要好好地聆聽。

 

有時候我們想安慰別人,對方雖然知道我們的原意,卻感受到被嘲笑。夫妻關係也存在這種溝通模式,當一方遇到艱難或在工作上感到疲乏,另一方只管教導和解決問題,卻不明白他的感受。人需要被明白、被聆聽。況且我們大部分的教導其實也充滿問題。

 

一、面對別人的困境,傾聽就是最大的安慰 (v.1-3)

 

在約伯與三位朋友的溝通裡,最大的矛盾是:三友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必受審判,義人最後必會亨通。他們認為約伯所受的患難足以證明他是惡人,但他們卻未能提出約伯的具體問題,只覺得他所受的患難可以證實他是惡人,認為他需要反省,要認罪,而神是公義和聖潔的,一定不會做錯,做錯的必定是約伯。他們按著這簡單的推論和邏輯不停地攻擊約伯,令他聽後感到非常不舒服。

 

二、惡人義人今世都亨通 (v.4-16)

 

惡人義人的遭遇並不存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定律。「我豈是向人訴冤?為何不焦急呢?」(v.4)約伯回應說,義人雖有亨通,但亨通的惡人也有不少。朋友們看著他的狀況,應該好好地聆聽,因為「我每逢思想,心就驚惶,渾身戰兢。」(v.6)若他們真的明白約伯所看見的,也會感到害怕。無論是惡人或義人,當中也有在今世得享亨通的。簡單來說,「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v.7)回應瑣法在第二十章所提到,惡人在壯年便會死掉,約伯反駁說,惡人也非常長壽。

 

「他們眼見兒孫,和他們一同堅立。」(v.8)約伯回應比勒達在第十八章提到惡人會絕子絕孫,他說惡人的兒孫活得甚好。以利法在第五章談到義人的帳棚平安,約伯反駁說也有惡人的家活得非常平安,「他們的家宅平安無懼;神的杖也不加在他們身上。」(v.9)

 

瑣法在第二十章說惡人必會失去家產、得勝只屬暫時,約伯卻提到他們的生意非常興旺、他們的下一代也活得幸福,「他們的公牛孳生而不斷絕;母牛下犢而不掉胎。」(v.10)這裡的經文強調惡人中也有非常亨通,「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我們不願曉得你的道。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v. 14-15)甚至有些惡人已經表明不相信神、不承認全能神,也不需要事奉神或向祂禱告。

 

三、惡人不一定今生受到報應 (v.17-21)

 

「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v.17)另一方面,約伯談到惡人亨通跟義人亨通其實差不多。約伯看見惡人亨通,義人也亨通,那麼為什麼要做義人呢?他的朋友一直說,他現在所受的患難乃因為他是惡人,但他卻看見有一些惡人卻非常亨通順利。

 

「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v.19)約伯提到有些惡人很發旺,沒有在今生遭受報應。他的朋友卻認為那是因為惡人的惡將會禍延子孫,由子女來受報應。約伯反駁說,那樣那人就不知道自己的問題而不懂得悔改。這種今世不受報應,卻由子女遭報的說法並不公平,「願他親眼看見自己敗亡,親自飲全能者的忿怒。」(v.20)

 

四、義人也可能終生受苦 (v.22-26)

 

「有人至死身體強壯,盡得平靖安逸;」(v.23)「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v.25)經文反覆探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如果惡有惡報,為何有惡人非常亨通,且不會在今生受到報應,但有些義人卻在受苦。因此,三友所談的根本並非事實。

 

經文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既然義人不一定亨通,惡人不一定受刑罰,那麼為什麼要做義人呢?然而,我們可以留意,即使義人不一定亨通,同樣地,惡人也不一定亨通。比方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殷勤工作、努力讀書會取得好業績和成績,但有時候努力也不一定取得好成果,而結果未如理想,也不一定代表沒有努力。因此,我們不應該把事情極端化。如果十分耕耘會十分收穫,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神了。

 

約伯當然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但他有許多事不明白,他不斷地反省,卻找不著那裡有問題。聖經裡有其他經文曾經提到,約伯可以像挪亞和但以理般靠行為得救,他沒有問題,只是撒但認為他有問題,才掀起這場屬靈爭戰。我們不要看事情太簡單,看到別人生病、工作不順利就認為他有問題。或許那人會有問題,但我們別要急於指正別人、教訓別人。這樣做只會違背了當初想給予安慰的本意。

 

五、惡有惡報不是一個定律 (v.27-33)

 

有些人認為相信神、做好人,今生一定會有好報,好好地遵守律法便會蒙福,許多人對信仰存著這種簡單邏輯。但信仰並非一條簡單公式,有些姊妹理所當然地以為丈夫敬虔就必然會愛她,又以為遵守律法,孩子便會有好成績。保羅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15:19)若相信耶穌只求今生物質的富足,是很可憐的。我們的目的若是今生物質的富足,而信仰只是達成這目的的方法和工具,那麼當看見沒有信主的人亨通,便會感到痛苦。

 

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祂愛我們,差派獨生子主耶穌來到世上拯救我們,讓我們與祂恢復美好的關係,讓我們更明白饒恕和愛,並可以與別人修復關係。美好的關係也可能帶來各方面亨通和順利。天父會教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是神給我們屬靈上豐盛的生命,而並非豐盛的生活。

 

我們有時候不知不覺地祈求地上的一切,並憑肉眼所見來判斷別人。遭受患難就是那人有問題,要好好反省。若他不聽,就加倍地教訓。求主赦免這種扭曲的想法,幫助我們明白別人的心,懂得陪伴和傾聽,願神賜福我們的關係。■【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