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義容不下苦難中的正直人
朋友陪伴約伯七天七夜,其實是忍了他七天七夜,到了時間,一開口就是很難聽的話,第一個朋友以利法是從宗教的框框來解釋他的苦難,今天第二個朋友比勒達講的則是道德主義。對於受苦的人來說,這些理性的分析很容易變成是控訴。我們作為小組長,對於組員、平輩的弟兄姊妹,或者權柄,如果他們在困苦中,我們卻作出分析,就會像約伯的三個朋友一樣,跌進人性的陷阱裡,所講的是一般的行為準則,是一般傳統、八股的神學,對他們沒有幫助。
一、人以為:全能神是公義的,必懲罰有罪的,興起正直的 (v.1-10)
這是道德主義的觀念,與宗教主義是好朋友,相信神是全能者。約伯是正直人,敬畏神,遠離惡事,但當他遭難時,他的朋友在道德主義的框架下卻容不下他,不相信他的品格是完全的。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這些話你要說到幾時?口中的言語如狂風要到幾時呢?」(v.1-2)比勒達責備約伯自義,說話像狂風,毫無根據。
「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v.3-4)神是全能者,不會偏離公義,因此也許是約伯的兒女有罪,使他們落入現在的光景。
「你若殷勤地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v.5)約伯如果懇求神,祂必會回應,但現在的情況反映出祂沒有聽他的懇求,因此他必是有罪。
「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你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v.6-7)約伯是不清潔正直的,否則神必使他興旺。現在到這個地步,必是神懲罰他。
「請你考問前代,追念他們的列祖所查究的。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v.8-9)人在世上的日子很短,因此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這個世界。
「他們豈不指教你,告訴你,從心裡發出言語來呢?」(v.10)先祖都已過去,他們都很多事不知道,約伯說自己無罪是很虛假的,他並不清潔正直。
這種道德主義的論調很二分化,邏輯過於簡化,只有正直或不正直,沒有中間的,也沒有超乎上面的。以道德角度分,認為某些是好人,某些是壞人,這樣劃分世界的人其實也在審判自己,不但容不下約伯,也知道自己是虛假的。
比勒達認為約伯不是正直清潔的,否則神不會懲罰他和他的家。約伯口口聲聲堅持自己是清潔的,說自己倚靠神的話語,比勒達無法相信,也不接納。
二、人以為:很早發旺也很快枯乾,必定是假冒敬畏神 (v.11-18)
約伯很快發旺成為東方最富有的人,但一夜之間財產化為烏有,快快枯乾。比勒達認為,神既然是全能者,這種快快枯乾的富人必是假冒敬畏神的。
「蒲草沒有泥豈能發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發?尚青的時候,還沒有割下,比百樣的草先枯槁。凡忘記神的人,景況也是這樣;不虔敬人的指望要滅沒。」(v.11-13)植物一定要有根據地,才能生長出來,假冒為善的人就像尚青的蒲草和蘆荻,很快枯乾,因為他們是假的。
「他所仰賴的必折斷;他所倚靠的是蜘蛛網。他要倚靠房屋,房屋卻站立不住;他要抓住房屋,房屋卻不能存留。」(v.14-17)約伯像蘆葦一樣,很早發旺,但很快無有,倚靠的是物質和財富,而不是神。
「他若從本地被拔出,那地就不認識他,說:我沒有見過你。」(v.18)在神審判時,約伯如果是抓住神,就不會有這些苦難。
約伯僅有的力氣、僅有的開心是抓住神的話,但朋友容不下他,不接納他,不相信他仍能倚靠神。
三、人以為:被丟棄的一定是神丟棄;被神丟棄的一定不是完全人 (v.20-22)
這是比勒達簡單化的推論,如果約伯是完全人,神一定會獎賞他,所以一定是約伯不完全,所以神丟棄他。「神必不丟棄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惡人。他還要以喜笑充滿你的口,以歡呼充滿你的嘴。恨惡你的要披戴慚愧;惡人的帳棚必歸於無有。」(v.20-22)約伯必是惡人,因為他在苦難中,表示他在受神懲罰。
宗教主義、道德主義的問題是:一,道德主義不相信禱告,只相信道德表面的功效,用道德換取神的獎賞,並沒有饒恕赦免的觀念,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向神認罪時,神會垂聽禱告,赦免我們;二、道德主義沒有恩典,做得不好就有懲罰,但我們即使做得不好,向神禱告時,神有恩典,就不會懲罰。我們要靠信心和恩典而活,這才是完全。我們在很明不白的處境中要仰望神,因為不知道天上的事。我們作為別人的朋友,要同行陪伴,不要解釋分析,要一起尋求禱告神,支取恩典,不要成為控訴者。■【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