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盪中,耶穌是永恆的盼望
這章以歷史為開頭,很清楚地記載了耶穌何時出生,出生時哪個羅馬皇帝掌權,從外邦人的角度看耶穌的故事。
一、大時代中謙卑的降生 (v.1-20)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v.1)「該撒」是指皇帝;「亞古士督」是羅馬帝國的創辦人。耶穌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改朝換代的大時代裡。當時猶太人只是在不同帝國下被統治的民族之一,從來沒有自主權,所以很多猶太人想起義推翻政權,讓以色列立國,因此對彌賽亞的期望越來越濃厚。耶穌出生了,多人等待的救世主終於來了,不過人是否能認出祂是彌賽亞,則是另一回事。路加福音有一個特色,就是有很多大時代小人物的記載,因為要告訴我們,救恩是給普通人,並非只給權貴!雖然看似羅馬帝國有權有勢,但神的手仍然掌權!
在第1-2節中重覆提到「報名上冊」(即今天的人口普查),待普查完就要收稅。約瑟就連同妻子一起從拿撒勒回到伯利恆,就是原來住的地方(參v.4-5)。這個看似普通的行政程序,神卻藉此來成就救恩,讓耶穌基督在伯利恆出生,這符合彌迦書中對彌賽亞出生的預言,可見神的手在掌權。
「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v.7)「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v.12)救恩的記號竟然是馬槽!耶穌出生於低收入家庭,因為約瑟和馬利亞要到殿前獻祭時,沒有錢獻羊,只能獻上斑鳩。上帝明明有那麼多選擇,為何偏要用如此謙卑的方法讓耶穌誕生呢?因為祂想以這個起點告訴我們:耶穌基督與你與我都是一樣!耶穌明白我們的感受;因為大部份人都不過是升斗巿民,家世普通,沒有特別的權勢。正因為祂所感受的就是大部份人所感受的,才會說「耶穌基督住在我們中間」。耶穌在馬槽裡出生,恰巧和住棚節時以色列人要住在棚中相合,如同在曠野時神和以色列人一同住在棚裡,一起同行。因為耶穌有一個希伯來文名字叫「以馬內利」(神與你同在),所以基督降生在住棚是一個真理,耶穌就是用最大眾的方式降生在世上,記號是馬槽!
「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v.8-9)第一批聽見耶穌出生的也是普通人,可見神的愛、神的救恩是跨越世界的階級,直接臨到世上最有需要的人那裡,祂是普世的愛!當牧羊人聽見這個消息時,「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凡聽見的,就詫異牧羊之人對他們所說的話。」(v.16-18)牧羊人聽見消息就立即尋找,看見了就出去作見證,把消息傳出去。他們對救恩非常著急,這就是我們對耶穌的救恩應有的態度!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v.19)原文是馬利亞把這一切事珍藏在心裡(treasure up)。因著馬利的角色是耶穌的母親,所以她的確比較特別。當她知道自己的兒子是救世主時,心裡定有很多感受,把一切都珍藏在心裡。
牧羊人和馬利亞的反應都告訴我們,人對救恩的反應該是急切和珍惜的;特別在動盪時代中,人特別需要好消息!「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v.10)那「大喜的信息」是解作福音的意思;這個喜訊是在歷史中比較黑暗、不穩定的時代裡出現。
二、要素常盼望,不要絕望 (v.21-40)
因為耶穌需要行割禮,所以父母就把祂帶去耶路撒冷。這地方有兩位長者的故事,就是西面和亞拿,他們縱然年紀老邁、飽歷滄桑,卻沒有失去盼望。「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v.25)西面一直在等待以色列人的盼望來到。這個「盼望」原文是動詞(look forward),意指非常期待。女先知亞拿也是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參v.36-38)。
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常常出現起義和風聞彌賽亞出現,但西面經歷這些歷史變動,沒有把希望投入在政治改變中,而是一直等候屬靈的彌賽亞來臨。他一直敬虔和公義,每天預備自己等待彌賽亞。「他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要照律法的規矩辦理。」(v.27)他恰巧遇上耶穌基督,他每天都盼望期待遇見神,神就看重這顆期待的心,讓他遇見。他還發出一個歌頌:西面頌(參v.29-32),是由以賽亞書啟發而得的頌詞。我們是否每天期待遇見神?神絕不輕看每個人預備自己的心!在任何環境中,我們的希望都應放在基督耶穌而不是環境裡,因此我們必定遇見神。
亞拿是滿有苦情的女人,因為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參v.36)。「現在已經八十四歲(或作:就寡居了八十四年),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v.37)她守寡了八十四年,從沒有離開聖殿,一直期待舊約所說的彌賽亞來到;甚至願意把等候神放在自己苦情之上,看神高於一切。當她向神傾心吐意時,神也讓她遇見基督。
西面和亞拿都不是看到結果才推論「耶穌是真的」,反而是還未看見以色列人得救時,就緊抓住期待,相信救恩必定會成就!即使看不見耶穌基督上十字架成就救贖那幕,但也願意用一生的時間來對準神。我們今天在生命中是否也有這個盼望呢?福音書的著作時間大概在聖殿被毀之前或之後,對以色列人而言,失去聖殿等同於失去神同在!所以,路加刻意寫給這些初代信徒,不是定睛在建築物上,而是在耶穌基督身上。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極大的提醒,不要被世界抓住,而是知道基督有天會再來。
三、順服的生命成就智慧和身量 (v.41-52)
這裡有一個耶穌少年的故事。在逾越節時,耶穌與父母連同整個家族一起上去耶路撒冷;當時耶穌已經十二歲,所以父母和祂分開了。耶穌很想在聖殿中與拉比討論,於是留下,但祂的父母卻以為祂已經跟家人一起回到拿撒勒。過了三天才發現,於是回到聖殿,在那裡才尋回祂。「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作: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參v.48-49)對於耶穌的回答,其實父母並不明白,即使如此,祂仍然順從父母回去。
耶穌在這裡告訴我們,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要作出順服的決定。祂聽從父母的話回家,以十二歲而言也是應當的事。祂希望留在耶路撒冷,但也願意順服父母。「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v.52)智慧和身量與順服是成正比的。我們也該自問在崗位裡有否順服?耶穌順服的生命就讓祂的智慧和身量一同成長。
今天救恩已經來到,給亂世黑暗中帶來一個普世的盼望。我們是被世界牽著走,還是如同西面和亞拿一樣每天期待?神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必定讓我們遇見經常盼望的那位!■【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