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 以賽亞書 64

在神報仇的日子, 求告我們慈愛的父

 

以賽亞書第五十六章至六十六章屬以賽亞書的卷三,寫作對象是那群不願意歸回的百姓。「不願意歸回」可以指肉身不願歸回,也可以指心靈上不願歸回,特別是那些宗教人士,表面上有敬虔的行為,但內心卻未歸回向神。卷三的中心是神呼召恩膏祂的僕人,神的國會臨到:一方面,神的恩年會臨到,拯救祂的百姓;但一方面,神的報仇、審判的日子亦會臨到。面對神的恩年與報仇的日子,祂的百姓該如何回應呢?第六十三、六十四章跟第五十九章的結構對應,提到面對神報仇的日子,人應該選擇認罪、回轉和悔改。

 

本章是第六十三章的延伸。第六十三章1節提到有一位「大步行走的」要臨到,神說「就是我,是憑公義說話,以大能施行拯救」。第六十三章第15節提到「求你從天上垂顧」,我們要求神的憐憫和幫助,而這呼求一直來到本章。先知以賽亞早已預言神的審判、報仇的日子會臨到,他的選擇就是為百姓代求。在本章,先知更深地為百姓代求和認罪,懇求再懇求。

 

一、同等候曾震動天地的神 (v.1-4)

 

「願你裂天而降;願山在你面前震動─好像火燒乾柴,又像火將水燒開,使你敵人知道你的名,使列國在你面前發顫!」(v.1-2)這兩節提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當時,神在西乃山從天而降,「百姓盡都發顫」,「西乃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遍山大大的震動」(參出19:16、18)。以賽亞先知指出,神曾震動天地,使列國看見。不要以為這段歷史只有數百萬以色列人知道,當神帶領他們過紅海、入迦南,列國心裡都發顫!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竟然被震動天地的神拯救。先知借用這段歷史,呼召當時如奴僕一般的以色列人:神仍會拯救,我們仍有歸回的機會,願神再一次顯現。然而,當時的百姓沒有這一份期待,以致不願歸回,他們是屬神的百姓,卻沒有期待神蹟。

 

「你曾行我們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時你降臨,山嶺在你面前震動。從古以來,人未曾聽見、未曾耳聞、未曾眼見在你以外有什麼神為等候他的人行事。」(v.3-4)原來,神會為等候祂的人行事!先知呼召百姓一同等候這位震動天地的神。「等候」的字根有穿透、刺穿,甚至是雕刻的意思。把神的作為「雕刻」在心裡,常常牽掛、思念神的作為或神本身,這就是等候。先知鼓勵百姓,對這位曾震動天地的神要有愛與信任,並且等候祂。

 

二、同認罪,在神怒中得拯救 (v.5-7)

 

「你迎接那歡喜行義、記念你道的人;你曾發怒,我們仍犯罪;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救嗎?」(v.5)神的怒氣只是轉眼之間。然而,從以色列出埃及到歸回的歷史有七百年之久,他們多次犯罪:當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便開始犯罪;在士師年代,各人任意而行,持續數百年。後來,以色列人求神立王,好帶領他們敬畏神;結果,在列王年代,他們一直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亡國之前,先知不斷勸他們回轉,但聖經多次提到邱壇仍未廢去,百姓仍在拜偶像。「這景況已久,我們還能得救嗎?」這是先知深深的為百姓認罪。

 

「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v.6)我們好像是義人,卻其實是「不潔淨的人」,一個義人也沒有。我們像糠粃被風吹散,沒有人在神面前能站立得住。然而,人卻非常軟弱,「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原來你掩面不顧我們,使我們因罪孽消化。」(v.7)其實,神一直看顧我們,但因我們的罪,神無法現身介入。神會發怒,但祂是有恩典的神,祂仍然拯救。我們要作的選擇就是要回轉,不斷的認罪、求告,神必然再次臨到。

 

三、同認信,向父親、向創造主懇求 (v.8-12)

 

先知再次發出認信:「耶和華啊,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窰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v.8)神從來都沒有離開我們,祂「仍是我們的父」,哪怕我們多麼的軟弱,有多麼的罪,沒有任何東西令這關係斷絕。「我們是泥,你是窰匠」,我們都是受造的、是神手中的傑作,這關係從來沒有改變,即使以色列人活在艱難中。「你的聖邑變為曠野。錫安變為曠野;耶路撒冷成為荒場。我們聖潔華美的殿─就是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被火焚燒;我們所羨慕的美地盡都荒廢。」(v.10-11)這裡有三個認信:一、神是他們的父,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二、神是他們的窰匠,創造他們並珍而重之;三、神是他們的君王,他們是祂的百姓。

 

這是先知的禱告,也要成為我們的禱告。在神報仇的日子,我們要認罪,要繼續求告這慈愛的父。不要忘記我們的父親!環境如何艱難都不能改變這父子關係!

 

先知禱告結束時仍繼續懇求。「耶和華啊,有這些事,你還忍得住嗎?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v.12)在絕望中,我們仍要向我們的阿爸父哀求。先知呼籲百姓不要放棄,要繼續呼求神!因為先知深信,神不會「忍得住」,在苦難中不會靜默,祂一定看顧、造訪我們,祂的拯救和復興必大大臨到我們!■【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