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之下如何在苦難中得福樂
傳道書第七至八章談及傳道者在日光之下對萬物的觀察。本章講述在日光之下如何在苦難和不好(bad/evil)中得福樂和美好(good)。
「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v.6)「苦難」的原文是「不好」(bad/evil)。「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v.12b),「福樂」原文是「美好」(good),即在創世記中提到「神看著是好的」那個「好」的意思。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v.1)按傳道者所觀察,世上充滿苦難,從第1節說沒有人能像智慧人,沒有人知道事情的解釋,到最後作出總結:「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我就看明神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v.16-17)作者很想作智慧人,明白世上一切的事,至終他看通了一事,也是他的結論:沒有任何人能夠查明神的作為,即使智慧人也查不出神一切的作為。「查不出」不停出現,智慧人渴想尋究和查察世上的一切事,卻查不出來,不能明白神的作為和世事的解釋。
一、王隨時隨意而行,苦難重壓人身 (v.1-8)
傳道者在波斯年代作為亡國奴,該如何面對艱難?靠努力便能賺錢獲利嗎?廣結朋友可保存安全嗎?努力做事可以累積財富或擁有房子嗎?都不一定。靠努力也許在某程度上得果效,但所得的成果會有人繼承嗎、能享用嗎?卻不知道。可見世事盡都虛空,不能掌握、不可靠。人想察看並明瞭世事的法則和道理,從而可以趨吉避凶,得著更好的生活,這只是人的想法,傳道者說一切皆枉然,因為世事並沒有道理。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v.1)擁有智慧使人面容明亮,人明白智慧能使脾氣改變。「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神起誓,理當如此。」(v.2)既相信有神,更要遵守王的命令,因一切王權皆由神所認可和設立,所以要遵守王的命令。「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v.3)猶大人民在波斯王統治下,在王面前要小心,不要急躁離去,正如權柄沒有讓自己離去就不要急著離開,不以自己的事為念,要以權柄的事為念。
「不要固執行惡」的原文可譯作「to go not stand a word in an evil 」,不要站在自己的話上行事,即在自己很想說、很想做的事上,就是在壞事中。我們在王面前不要堅持自己的意思,王的話才重要,不要急著專顧自己的事,否則就是行惡。世事好像沒有絶對的對錯,王只隨自己的心意和時間任意而行,而並非按人民的心。「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v.4)王的話才有權力、才需要被執行,因權力在王那裡,沒有人敢過問。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原文是審判;下節同)。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v.5-6)凡遵守命令的,便不會嘗到「禍患」(evil word),即王所說「不好的話」,若遵守王的命令,便不會經歷王的責罰和審判。「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定理」的原文是「verdict」(裁決/判斷),智慧人能明白王的判決。然而,作者後來卻總結說,連智慧人也不能明白時機和王的心。
「事務」的原文並非世上的事情,乃是「意願」(pleasure),指王的心意及他的喜好,全句意思是,王的決定和裁決都有他的時間,他按自己的心意、時候作決定,人難以猜透。「因為」原文可譯作「所以」(certainly),所以苦難重壓在人身上。「苦難」即「不好」,不好的事大大壓在人身上,因為人不知道王的心意。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v.7)人對將來毫無把握,一切都是虛空。「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v.8)無人可以讓生命多存留一天,也無人可以掌管死期,行善行惡也救不了人,每個人都在苦難的重壓之下。 「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v.9)作者曾看到有人管轄人、令人受害的事發生。
二、人看不透神的作為,當進入神的同在,敬畏神,得福樂 (v.9-17)
面對重壓人身的苦難,傳道者的總結是要到神面前,進入祂的同在,敬畏祂,得著一切美好的。「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v.10-11)「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指輕判刑罰,以致人不懼怕而繼續作惡。
「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神的,就是在他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神。」(v.12-13)行事正直的人在身後未能葬於聖地,惡人卻葬於自己的土地(參v.10),惡人的結局比義人更好。人難以抓住公平和平安,義人不一定有好結局,罪人作惡百次卻日子長久。雖然如此,作者卻看到,在神面前敬畏祂的,終久必得福樂。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神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v.14-15)義人的結局好像跟惡人一樣,所以作者總結說,人該享受在日光之下神所賜的一份。在王之上有神,人要遵守王命,但更要敬畏神,凡事也到神面前尋求祂。
「敬畏神」在經文中重覆出現,提醒我們要到神面前尋求祂。王行事沒準則,隨意和隨時,人抓不住,今天我們也不要追求世界和社會能給我們什麼,或追求世界行事的法則,因為一切無軌跡、無準則可循,皆任意任時,即使智慧人也抓不住。然而,神在日光之上掌管一切,王的心意和時機也在神的手中,因此我們當敬畏祂,凡事尋求祂,祂會賞賜屬我們的一份,我們不用多想,好好享受我們的一份便為有福。■【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